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为民营医院正名的时候到了
加入日期:2013/10/24 8:43:52  查看人数: 1014   作者:admin

谈及民营医院十年来走过的崎岖道路,这些平日里独当一面的院长、老总们流露出了感性的一面,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及几个关键词:艰辛、阻力大、不被理解。要洗刷民营医疗机构的诚信污点,全行业应当通过加倍的付出和努力!但在“我们严格自律的同时,也希望人们多一份体谅和理解”。

  有人说,民营医院的这十年是在骂声中走过来的。


  也有人说,骗人的医院卷了钱跑了,留下的黑帽子却要扣在全行业的头上。


  谈及民营医院十年来走过的崎岖道路,这些平日里独当一面的院长、老总们流露出了感性的一面,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及几个关键词:艰辛、阻力大、不被理解。


  要洗刷民营医疗机构的诚信污点,全行业应当通过加倍的付出和努力!但在“我们严格自律的同时,也希望人们多一份体谅和理解”。


  “成立第三方鉴定机构


  解决医疗纠纷”


  —宁波珈禾整形医院院长鲍海萍


  目前对于民营医院出现的医疗纠纷,还没有可以提供权威鉴定的医疗机构。面对一些无理的投诉和指责,民营医院常常会感到十分无力。拿整形项目来说,很多女孩子手术前没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心理准备,对术后效果往往抱有过高的期待。一旦结果和预期有差距,便气势汹汹放出狠话:“我要给你曝光!”


  此外,一些媒体在宣传报道上有失公允、偏向于患者的做法,也对事态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民营医院处在更加被动的位置。


  我们不怕走法律途径,就怕患者误导舆论。希望卫生行政部门能牵头组成第三方鉴定和仲裁机构,合理解决民营医院的医疗纠纷问题。


  “成立行业协会


  让民营医院有‘娘家


  —宁波虹桥男科医院院长李世孝


  相对于公信力高、规模庞大的公立医院而言,民营医院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扮演的还是“草根”的角色,两者的竞争力不可同日而语。


  造成这一原因,很大程度上跟民营医院找不到“组织”有关。整个民营医疗行业犹如一盘散沙,既没有统一的行为准则来约束,也没有一个团体对其提供保护。


  可不可以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成立行业协会,让民营医院有自己的娘家。协会对民营医院的日常运作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使其在朝着规范、有序方向发展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


  “多点执业是造福百姓


  不是抢饭碗”


  —甘草堂中医馆创始人周棕轩


  “多点执业”是分流患者、造福百姓的好事。把它视作医院间“抢饭碗”的工具,是很多公立医院的狭隘看法。


  在甘草堂坐诊的公立医院名中医也不少,以中医内科的卓立甬医师为例,每周在宁波市中医院坐诊一天半,在甘草堂坐诊一天。无论哪一天,他的门诊都是“供不应求”,对原医院的挂号量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如此一来,不但不存在“抢饭碗”之说,还为那些原本挂不上号,又不想高价购买黄牛号的患者提供了机会,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


  归根结底,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用人中摒弃“我培养、我受益”的狭隘观念,为谋取百姓福利贡献一己之力。


  “整形专科医师


  准入制度有待完善”


  —宁波美莱整形美容医院总经理助理帅源


  2010年,轰动全国的成都超女王贝整容意外死亡事件,将人们关心的整形安全问题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整形手术中,这类手术算是难度相对高的。但比起一些脑外科、心血管的手术而言,这个根本就是一个小手术。连这样的突发意外都应付不了,很可能与医生的专业资质有关系。


  由于我国目前还缺乏整形美容医生资质的制度化管理,现在无专业资质的医疗人员“插足”医疗整形依旧很常见,完善对整形专科医师的资质管理刻不容缓。只有接受过指定的专业化培训、通过指定的专业考核并取得专业资格证书的医生才能进行相应的手术。建议评定资格在网上公布,受公众的监督。


  “没医保


  民营医院只能夹缝中求生”


  —华美妇科医院院长姚雅琴


  加入医保定点,是所有民营医院的“终极梦想”。因为没有医保,华美这十年来可谓“在夹缝中求生”:有患者来挂号,一听不能刷医保卡,扭头就走;还有的患者来电咨询,上来就问“你们是不是省、市医保定点单位?”一听不是,宁可舍近求远,到公立医院排队挂号。


  为什么药店和社区服务中心都能进医保,中小型的民营医院就不行呢?虽然去年出台文件,宣布门诊也可申请医保定点,宁波市委书记刘奇在调研时也提出“要放宽市场准入制度,对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一视同仁”,但政策是政策,执行是执行,很多时候,对于民营医院的扶持政策就像一扇玻璃门,看着都在眼前,但伸手就会碰壁。


  “满足患者需要


  是民营医院生存之道”


  —宁波欧亚男科医院院长陈孝先


  作为一个崭新的医学分支,男科的出现和崛起,迎合了现代人对于生活品质的卓越追求,填补了男性健康关爱领域的空白。始终以患者的需求作为出发点,这是民营医院最根本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在整体医疗水平和行业口碑都不如公立医院的情况下,民营医院要在夹缝中求生,就必须找到新的突破点。秉承“患者至上”的原则,从以往的病人求医转变为医生为病人服务。角色和心态的变化,可以使民营医院在服务上更贴近群众,也更人性化。


  患者的需求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民营医院树立口碑、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


  “该是为民营医院


  正名的时候了”


  —宁波同仁医院院长贾望来


  一提起民营医院,很多人就会将其与“老军医”、“游医”等名词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部分民营医疗机构的虚假广告和乱收费现象已经让百姓对其产生了信任危机,好比“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将整个行业的发展道路都给堵死了。


  民营医院要为自己正名,光靠说没有用,还必须让患者看到内部的真实操作。各项诊疗收费标准、各科室的专业资质、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这些对外都应透明化,让前来就医的患者“心中有底”。同时,将实际情况摆到台面上,也能避免民营医疗机构中的藏污纳垢现象,让医疗活动更规范、有序,最终为民营医院正名。


  “要自掏腰包


  填补医保报销亏空”


  —宁波友好医院院长刘俊涛


  加入医保定点单位,对医院来说是一件幸事。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质疑和不理解。


  不同于公立医院,我们每年的医保报销比例不高,只有较小的一笔额度,实际操作中根本不够用。为缩小与公立医院的差距,医院只能自掏腰包,贴补一部分费用。另外一部分,需要患者自费。


  实际上,我们已经降低了自身的利润,但很多患者还是不理解,以为我们在赚黑心钱,实在是有苦难辨。虽然每年的基金总量在增加,但由于幅度较小,跟不上医院发展的需要。希望政府能放宽医保,以便医院更好地服务患者。

来源: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