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近日,深圳医改新政的推出,是对中央改革决策的及时“落地”。此次出台的《规定》,对于新建和改(扩)建的社会办三级医院送出了丰厚的政策大“红包”,社会办三级医院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每年按照上一年度纳税额的40%予以奖励。
近日,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卫生人口计生委、财政委、规划国土委、人力资源保障局出台了《关于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三级医院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土地、人才、税收、补偿机制、社保政策等多个方面扶持社会资本高起点办医,其中很多政策在全国是创新且具有突破性的。
四家新建大医院交由“民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深圳医改新政的推出,是对中央改革决策的及时“落地”。据悉,此次出台的医改新政,限定了适用范围:一是社会资本投资新建的三级医院,二是社会资本举办的现有三级以下(不含三级)医院改建或扩建为三级医院的。深圳现有的民营医疗机构数量不少,但是能上档次、上规模的不多,新政的这个限定,就是要鼓励新进入的社会资本高起点、高水平办医,也引导现有的民营医院能够扩大规模、提升水平。
《规定》里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深圳市重点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华为片区综合医院、沙井片区综合医院、平湖片区综合医院、龙城片区儿童医院等4家三级医院。对于举办这些医院的社会资本,深圳市也列出了高起点的条件:一是要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项目资本金比例最低为40%;二是要拥有三级医院管理能力,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内三级医院;2、国际知名医院管理集团;3、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4、与上述机构联合组建医院管理团队的其他投资者;三是要求举办方根据医疗市场供求情况,承诺提供不低于50%的基本医疗服务。
享受医疗用地地价优惠
土地、人才、税收、社保政策等是长期困扰深圳民营医院发展的瓶颈。此次出台的《规定》,对于新建和改(扩)建的社会办三级医院送出了丰厚的政策大“红包”。
在用地上,明确将社会办三级医院用地优先纳入我市近期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年度实施计划,享受医疗用地地价优惠政策,采用的形式是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提出竞买资格,市规划国土委采用招拍挂方式出让。此外,社会办三级医院通过城市更新拆除重建方式建设、其医疗用地纳入开发建设用地范围的,不计入城市更新用地移交率,可一并协议出让,并享受医疗用地地价优惠政策,具体由市规划国土委核定医疗用地面积和地价。
在税收上,社会办三级医院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每年按照上一年度纳税额的40%予以奖励。
在医保政策上,社会办三级医院在开业一个月前提出申请,市社保局根据我市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准入条件,综合评估核定后,开业即可享受医保定点资格。
在设备配置上,社会办三级医院甲、乙类医疗设备的采购优先使用配额,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将优先上报和配置。
鼓励“公立”与“民营”院院合作
对于社会办三级医院最迫切的人才资源,《规定》也给出了很多扶持政策。
在重点学科建设上,社会办三级医院与公立医院享受一视同仁的公平待遇,只要取得市级医学重点学科资格的,在学科建设周期内纳入全市医学重点学科绩效考评体系,按照每年每学科70万元的标准享受医学重点学科财政补助政策。
政府鼓励社会办三级医院引进名医。引进的市外在职名医按照深圳人才政策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探索建立引进退休名医的激励机制,符合人才认定标准的,予以认定并享受相应优惠政策。
政府也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办三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支持我市公立医院医技人员到社会办三级医院定期服务,服务所得按照医技人员、医技人员所属公立医院和所服务的社会办三级医院之间的协议进行分配,并依法纳税。
基本医疗服务政府有补贴
政府鼓励社会办三级医院为市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补贴。具体的补贴标准为:社会办三级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床位按照每床10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社会办三级医院为本市参保人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按每门诊20元/人次、每住院60元/床日的标准进行补贴。其中,儿科类按上述标准的1.3倍执行,康复科类按上述标准的1.1倍执行。补贴标准根据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变动等情况每三年调整一次。
政府鼓励民营医院做大做强。《规定》列明,社会办三级医院只要取得三级乙等和三级甲等资质的,政府将分别一次性给予1000万元和2000万元的奖励。
国家重点专科让深圳华侨医院在民营医院竞争力排行榜中居深圳各医院首位。图为该院外科专家正在进行手术。 深圳商报记者 李博 摄
国内第一份民营医院排行榜日前由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深圳共有4家民营医院跻身百强,分别是第42位的深圳华侨医院、第44位的深圳博爱医院、第50位的远东妇儿医院和第56位的深圳恒生医院。
4家进百强,计生委表示很满意
深圳民营医院排名都在40位开外,进入百强的总数仅为4家,相比比邻的东莞,百强之首就是东莞东华医院,且有6家医院进入百强,成为与北京并列百强数量最多的单一城市。尽管如此,面对这份成绩单,作为主管部门的深圳市卫生人口计生委表示很满意,认为深圳民营医院发展不仅有“三高”的优势,而且是“可复制”的全市场化模式。
19日,市卫人委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由我市五部门共同签署的《关于加大招商引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高起点办医的方案》将于年底经市政府签发正式出台,我市民营医院的规模和水平肯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截至2013年7月底,我国民营医院总数为10594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的44%。“新医改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推动民营医院的发展,在新政策支持下,我国民营医院发展势头迅猛,数量增长很快。但政策落实需要时间,各地推行又有差异,所以民营医院一直面临生存困难的局面,公立医院垄断局面并没有改善,反而越发突出。”本报记者专访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排名研究部负责人严先生,他表示,为了给医改相关政策提供借鉴,也为民营医疗业界提供标杆和参照体系,该中心今年10月底首次推出“民营医院竞争力100强”排行榜。
要给这一万多家民营医院排位非易事,该中心设置了三轮筛选。第一轮,由该中心通过对中国民营医院的综合分析,确定符合资质候选名单。第二轮对第一轮候选名单进行初步数据分析,由专家评审委员会针对若干竞争力指标(规模、技术、品牌与运行),经过多次筛选评定产生500强名单。第三轮通过该中心中国民营医院数据库以及各省/市/县政府网、卫生部/厅/局及其卫生信息网、2012卫生统计年鉴、2012国家统计年鉴等多种渠道,进一步收集数据与核实数据,再利用加权TOPSIS分析法对500强竞争维度定量评分。
民营医院城镇包围城市
在百强中前十位有3家民营医院来自广东省,分别是第一位的东莞东华医院,第九位的广州三九脑科医院和第十位的佛山禅城区中心医院,与江苏省并列十强最多的省份。而在百强中,广东省占了18家,比第二位的江苏省多出了2家。严先生表示,由于广东省经济实力较强,加上是改革开放前沿,所以民营医疗也一直领先。
如果以单一城市来看,东莞上榜的数量与北京一样,都在第一位。同为我国一线城市的上海有5家医院进入百强,深圳4家,广州只有3家。
对此,严先生分析,从整体来说,中国民营医院走的是率先在二三线城市突围而出,“城镇包围城市”、“二三线包围一线”的路线。北上广深及省会城市公立医疗资源相对充分,民营医院不容易壮大。
深圳民营医院呈“三高”特点
4家民营医院上榜且集中在40至60位之间,市卫人委有关负责人对这样的成绩表示满意,甚至还表示“有点出乎意料”。
据介绍,评分主要选取了运营规模、医疗技术和经济资源3项指标:第一项包括了民营医院实开床位数、年门诊量出院量、员工人数、医院收入;第二项包括高级职称人数/员工人数、医疗设备资产/医院总资产、年手术量/年出院量、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总专科数;第三项包括了品牌影响度、病人满意度、床位使用率、常住人口数、人均GDP,一共12个二级指标。
市卫人委有关负责人认为位列50的远东妇儿医院最能代表深圳近年来民营医院的发展和扶持方向。“我们近年来鼓励民营医院向专科、特需和高端服务方向发展。”该负责人说,该院就是近两年在这一政策下发展起来的定位清晰的专科民营医院。“他们的产科与月子中心一条龙服务相当成功,提前数月预订都是一床难求。”该负责人说。
深圳民营医院发展呈现“三高”的特点。该负责人说,首先,深圳民营医院所占比例全国最高,目前深圳有公立医院53家,民营医院71家,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为1:1.34,而全国这一比例为1:0.44。其次,深圳民营医院门诊服务量所占比例高,2012年民营医院住院服务量为全市医院的21%,是全国比例的2倍。再次,深圳民营医院住院服务量比例高,2012年民营医院住院服务量为全市医院的16.9%,高出全国这一比例的3倍多。
“这代表深圳的民营医院发展市场化程度高,而且整体发展比较均衡。”该负责人表示,深圳模式是可复制的,与东莞依靠行政支持发展起来的民营医院有所不同。
深圳探讨土地政策上给予民营医院同等待遇
新建三级医院可引入民营资本
对于民营医院举办者来说,选址通常是他们最头疼的问题。今年5月,市卫人委出台的《深圳市医疗机构选址指导意见(2013版)》,大幅缩短了民营医院办医距离的限制。专科医院从过去的距离3000米,综合医院从距离2000米,全部缩短到1000米。另外,对于国际国内具有医疗机构连锁经营经验的机构、国内外着名大学医学院校、国内中医药着名品牌经营机构来深办医的,国内着名专家、本市离退休和已辞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开办的,开展医疗美容等非基本医疗服务的,设置无相同诊疗范围且可优势互补的医疗机构等7类情况还可以放宽限制。
该负责人透露了一个重要的新增举措,除了给予民营医疗机构投资者清晰的选址指引外,如果投资者对选址把握不准,可以预约市卫人委审批人员上门服务,帮助选址。
另外,深圳正在探讨从土地政策上给予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深圳第一家公改民办的专科医院—中山泌尿外科医院,2009年在我市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下,租用了原彩田医院用房,规模扩大了一倍。但由于业务发展迅速,目前业务用房已经不能满足该院使用。政府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将这块占地1万平方米的用地卖给该院,让该院可以新建业务用房。
“相关五部门都已完成审批,目前方案已在市政府,估计年内可以出台。”该负责人所指的方案就是《关于加大招商引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高起点办医的方案》,这一方案进一步细化扶持措施,如着力降低民营医院用地成本、基建成本,降低税费负担;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创新民营医院人才激励和保障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机制,营造更加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市场的政策体系。简单地说,就是让深圳民营医院正式与公立医院在各种政策上都“平起平坐”。
“方案出台后,深圳的新建三级医院将可以正式引入民营资本举办。”该负责人说,有了这些政策的助力,相信2015年,深圳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服务量“三七开”的目标完全可能实现。
相关·链接
民营医院深圳为何不如东莞?
业内人士认为,深圳资本比较欠缺耐性
东莞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都与深圳原特区外区域相似,为什么东莞能够孵化出东华医院这样竞争力排在全国民营医院头位的“民营老大”,而深圳不行呢?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排名研究部负责人严先生表示,与北上广相比,深圳的公立医疗资源差距明显,而且在全国率先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多点执业也走在了全国前列。据市卫人委统计,截至10月底,2013年已有170多位医生获批多点执业,是过去三年总和的3倍以上。 可以说,跟东莞相比,深圳不差钱,也不差人,差的是什么呢?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移民城市,深圳资本比较欠缺耐性,东莞的资本来源于本土,民营医院有回馈乡亲,背后又有大集团不断投入、投入、再投入。“这个是深圳所没有的。”
专家表示,过去,深圳和东莞有不少进入民营医疗市场的资本属于短期行为,通过各种手段迫切争取原始积累。但现在很多开始踏踏实实地干下去了,因为他们发现长久做下去也可以赚钱。专家提示,进入医疗行业的资本追求的应该是10年及以上的长期稳定合理回报,一般来说,前5年只有投入,不会有多少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