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迎合现代苏州的建设,苏州市也正致力于调控古城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在2013年《苏州市城乡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规定》中就提到,古城范围内将不再新建医院、学校及行政办公楼,除观前、南门地区外,不再新建大型商贸设施。
2013年最后一周,苏州市公共医疗中心(含市五院新址和市广济医院新址)在相城区开工建设。与此同时,苏大附一院平江新院一期工程也将近尾声,目前已完成外部装修,正进行内部装修,预计到今年年中门诊正式开放,到今年年底启用病房。
近年来,老城区尤其是古城区内的大医院都在忙着搬家,最早是2011年苏州市中医医院从景德路迁至友新高架西侧,开启了公立医院外迁的序幕。而这一大规模外迁的计划在《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是早已敲定的步骤,其目的就是为了松动古城人口、为古城减负。继立达中学、市实验小学等中小学校于三年前纷纷搬出古城后,公立大医院作为车流人流的集聚地,与学校一样被视作“走出古城区服务新城区”的热点单位,在过去三年内以及将来数年内,我们都将迎来一个医院搬家潮。
市五院、市广济医院都处在古城区的闹市区,上下班高峰期医院门口道路都会异常拥堵,一到节假日这两所医院门口更是拥堵不堪,而这两所医院搬出古城区则大大提高了周边道路的通行能力。记者了解到,按照计划今年6月1日,苏大附儿院园区总院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而苏大附一院平江新院、独墅湖医院、科技城医院也分别在平江新城平海路、工业园区崇文路、高新区科技城230省道东、青城路南开工建设。新医院不仅增加了床位,更是增加了车位,大大提高了自身的服务容量。
近年来,苏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外来人口集聚让这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有点挤。在《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中特别强调了苏州古城必须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时至2013年,为了更好地实现《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苏州市规划局又编制了《苏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12—2015)》,其中确定中心城区以及外围近期重点发展区域为西部生态城科技城、南部吴中区太湖新城、北部高铁新城及苏相合作区,要基本形成“一核四城、两轴三环五楔”的总体结构,并新增、挖掘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
规划政策先行古城减负进行曲
从苏州市制定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苏州市正通过控制古城的人口,建设周边新城的方式解决苏城保护与发展两者之间的矛盾。同时,为了更好地迎合现代苏州的建设,苏州市也正致力于调控古城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在2013年《苏州市城乡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规定》中就提到,古城范围内将不再新建医院、学校及行政办公楼,除观前、南门地区外,不再新建大型商贸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