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加快制度改革推动民营医院发展
加入日期:2014/10/8 11:17:00  查看人数: 1121   作者:admin

    今年以来,加快推进社会办医成为各地深化改革的热词。截至目前,吉林、北京、河南、浙江等地陆续出台或酝酿出台加大扶持民营医院发展力度的政策文件。

  通过社会办医提升国家医疗综合服务能力、丰富医疗服务层次,被普遍认为是一条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有益途径。社会办医目前已成为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国,民营医院占医院总数的63%,美国占73%,日本占87%。

  现状:发展增速明显  但与目标相距仍远

  自2009年启动新一轮医改后,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意见》,推动我省民营医院取得阶段性发展,数量及服务量增速明显。2012年全省民营医院数量、床位数、诊疗量、出院人次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127%、204%、184%、336%。

  目前民办综合医院较少,多数以口腔、眼科、骨科、皮肤、妇产、整形美容等专科为主。虽然东莞东华医院、康华医院、祈福医院等已获评为“三甲医院”,但在全省民营医疗机构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50张床位以下的民营医院仍然超过一半。

  声音:推行多点执业  需加快人事制度改革

  民营医院最大的问题是人才培养,要办好医院,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非常重要,总的来说民营医院的服务态度是不错的,但是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医务人员不对等,民营医院受到一些不正确的对待,所以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之间的人才流动是大问题,这个要打通。民营医院很多医务人员担心将来怎么办,我觉得政府要采取一些有利的措施,首先保证民营医院医生和公立医院医生在待遇上一致,尤其是提级、晋升、培养这些方面一视同仁,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医生愿意到民营医院去。

  症结:政策扶持弱 “玻璃门”“弹簧门”现象普遍存在

  今年1月,国家卫计委、中医药局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办理社会办医审批手续,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医院的性质是救死扶伤,对于‘三无’人员来到医院,任何一个医院不可能拒之门外,像这些病人,吃住、治病全部是医院包了,这时候公立医院可以向市财政申请一些补贴拨款,但在民政财政的补贴名单里,并没有私立医院。”省政协委员、佛山科技学院医学院院长唐冬生表示,类似的区别对待现象并不少见。

  建议:放开准入条件,设立专项扶持资金

  目前绝大部分民营医院并非医保定点医院,对此,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曾骏文建议,医院挂钩医保的标准应该改变,不应该以是否为公立医院给予医保,而更宜将医院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保就是要给非营利性医院,营利性医院一般走高端路线,与医保社保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有所违背。”他表示,目前社保医保对某些民营医院一些常见病种已经开放,这是好的趋势。其实不管是公有民营,只要是非营利性项目,都应该一视同仁。

  对此,省政协调研组认为,只有放开准入条件,才能为民营医院提供发展空间。具体而言,从发放贷款、土地划拨方面入手,加强把关,从而严控公立医院扩张规模,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社会资本办医放开规划限制,允许其自主选择经营性质、自由优先选址,并对社会资本办医的审批材料和审批程序进行整合优化,缩短审批流程。  

  招才引智难:中青年骨干断层,科研课题申报难

  调研组发现,民营医院医生多数来自公立医院的离退休医生和刚从院校毕业的医学生,因此医护团队年龄结构不合理,中青年骨干断层情况较普遍。在民营医院工作的医学毕业生,经过几年的成长,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就会跳槽到公立医院。

  福利待遇不稳定,个人发展空间有限,正使得民营医院面临着可能持久化的人才荒。在个人发展上,民营医院难以享有公立医院同等待遇。职称晋升申报要求申报人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但民营医院通常缺乏科研项目,特别是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项目。职称晋升难,使许多中青年医务人员不愿进入民营医疗机构工作,造成恶性循环。

  建议:重视人才培养,探索职称归口协会管理

  事实上,国内一些公立医院也正在探索公立、民营医院之间的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在上海某三甲医院,一方面,本院医生可以去民营医院兼职,并可以保留公立医院的一些待遇,如此既能提高收入,又不致人才流失。另一方面,民营医院医生也可以在公立医院兼职,他们对病人的服务理念、服务态度优于公立医院医生,能够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

  针对民营医院人才培养难问题,调研报告建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组织应将民营医院人才培养纳入卫生行业医务人员培养制度的管理网络中,对有条件开展规范化培训的民营医院,指导他们按统一要求组织相关的培训;对不具备条件的民营医院,应协调公立医院的相关培训机构,为其提供培训机会。同时,向民营医院医务人员提供与公立医院相同的继续教育机会。行业协会应平等吸纳民营医院参与,并争取民营医院占有一定比例,为民营医院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帮助民营医院拓宽视野,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调研报告建议,应通过强化政府引导,形成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的良性互补局面。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各类门诊、中医(馆)诊所、康复、护理、养老等不同类别医疗服务机构,允许其提供高精尖的医疗服务,引导民营医疗机构向“小综合、大专科”发展,着力打造特色专科或专科医院,形成特色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与公立医院形成错位发展。对于民营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康复、养老服务,按规定应享受相关政府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