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
目前,我国民营医院的发展现状如何?用何种方式投资民营医院更高效?如何做好民营医院的经营管理?这些一直是各方关心的问题。近日,在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民营医院蓝皮书: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4)》研讨会上,记者采访了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庄一强在对2013年至2014年民营医院生存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民营医院在迅速发展的表象之下,规模和市场占有率难与公立医院分庭抗礼,目前优质民营医院规模不大且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新增民营医院中由公立医院改制的比重在持续增加,民营医院投资主体正在进入多元化时代;非营利性医院在投资主体源头上应该严控,防止借政策上位,结果却变味。
优质民营医院在增加
《民营医院蓝皮书: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4)》根据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和香港《医院观察》杂志联合发布的2013年中国民营医院竞争力百强名单,对优质民营医院进行分析。在百强民营医院中,大多数医院为原创型医院,其中2012年为64家,2013年下降到59家,反映出由公立医院改制而来的优质民营医院在增加,说明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且跃居百强之中。国务院2012年印发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城市,可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适度降低公立医院的比重,促进公立医院合理布局,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可以预计,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改制型医院进入百强民营医院行列。
总体来说,在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刺激下,社会资本竞相进入医疗产业。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民营医院尚处于弱势和边缘化地位,这与民营医院自身的小、散、乱是分不开的,也与部分民营医院信誉度差、美誉度差有密切关系。但我们对民营医疗市场仍需要清醒认识。
对投资主体进行有效监管
庄一强指出,在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刺激下,社会掀起了民营医院投资热,社会资本竞相进入医疗产业,但是能成功的资本并不多见。目前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或医院管理公司、医药企业、专业投资机构对医疗投资最感兴趣。
此外,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兴起,医疗地产、养老地产等也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这类投资者以房地产投资者和保险机构为代表。养老地产实现了品质地产和优良健康管家服务的有机结合,从护理、医疗、康复、健康管理、文体活动、餐饮服务到日常起居呵护,增加设施设备和精心打造专业管理团队,也可以说在往专业化的医疗地产过渡。
庄一强认为,现有医改政策明确提出了鼓励资本投资非营利性医院,但对资本的来源以及属性并没有进行界定。根据公开资料统计,目前已并购有医院业务的上市公司达数十家。这部分上市公司在对医院进行投资时,有的直接投资了营利性医院,有的仍然投资非营利性医院,或者在投资非营利性医院后迅速将其转变为营利性。资本的天性是为了逐利,也就是说,投资必须“有利可图”,上市公司尤其如此。投资营利性医院可以完全运用市场化运作手段,通过医疗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对医疗供求进行调整。非营利性医院则与营利性医院不同,非营利性医院并非不能盈利,然而盈利绝对不是其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目的,目的的纯粹性与手段的市场化难以统一,使得医院的非营利性与资本的逐利天性之间存在着一个基本的逻辑悖论。
从好的方面来说,引入社会资本将激活非公立医院行业的活力,与公立医院形成良性竞争,打破其垄断地位。但从不好的方面而言,非营利性医院的公益责任如何保障?医院投资主体的改变会对医院属性、盈利模式带来根本性变化,如果不对投资主体在源头上进行有效监管,而仅关注最终的结果,势必会带来“挂羊头卖狗肉”等行为。
如果不对逐利性资本投资非营利性医院进行有效监管和制度约束,将使得被投资的非营利性医院既享用了政府对于非营利性医院在政策、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扶持,又在实际上并没有以公益性为基本目标或者长期目标,仅仅在短期以持有为目的,谋求在更长的时期内寻找机遇以实现其盈利目的。从长远来看,仍然只是非营利性医院的“伪发展”--医院在经济上发展了,而其公益性却被损害了,最终损害公众的利益。
连锁专科医院投资回报高
庄一强认为,虽然民营医院回报率高于公立医院,但从大的方面来看,我国民营医院还不具备和公立医院直接竞争的实力,因此,社会资本进入我国医疗行业,前期公立医院仍然是投资重点。如果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院后,能够从内部解决公立医院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投资回报率将会有大幅度提升。而如果投资民营医院,连锁专科医院的投资回报率还是很高的。一方面,专科医院是我国目前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相比于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提供的诊疗服务范围较为专注,医疗流程也相对简单,更易于实现标准化,从而相对降低了对医疗专家的依赖程度,进入门槛较低,是更适合社会资本进入的领域。
同时,在社会资本的助力下,专科医院可以实现连锁扩张。一方面,便利性是居民就医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特别是对于常见病而言。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地理位置的可及性是城市居民选择就诊单位的首要原因,占据了约50%的原因构成,而连锁化的发展模式能够为广大患者提供网络化医疗服务机构,方便患者就医。
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统一的连锁品牌,能够增强品牌的辨别度、认可度,有利于塑造医疗服务品牌价值。对于社会资本而言,通过集团统一采购,增强了议价能力,规模效应显著提高,同时,连锁专科医院标准化程度高,集团管控优势也较为明显,最终能够实现较高的经济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