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银联入场!未来医院支付领域或现三国格局?
加入日期:2015/2/26 16:21:40  查看人数: 1248   作者:admin

2月13日,中国银联宣布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通一款医疗支付应用,将支付与传统的挂号、诊疗、检查、取药等环节进行融合。这是银联现代医院战略的第一步,也标志着这个全球受理规模第三的银行卡组织吹响了进军医疗支付战场的号角。


  有过在国内公立医院看病挂号的人都有过类似体验:排队——等待挂号——排队——等待看医生——排队——等待付款——排队——等待取药或做相关检查。中国医院里出现了独特的三长一短现象:挂号、候诊、收费队伍长,看病时间短。


  银联方面称,此次推出的现代医院的创新之处就在于解决了医院和患者最关心的支付排队难题:第一,社保付费与自费部分自动实时分开结算,社保应付部分仍从社保卡账户扣除,自费部分从绑定银行卡扣除;第二,首推家庭账户一卡支付功能,可在家庭账户中添加老人、小孩等家庭成员,用绑定的同一张银行卡即可为其预约挂号并支付诊疗费用;第三,院内自助终端与手机APP远程绑定同时支持,患者可自由选择。


  由于看好移动医疗市场的增长空间,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支付巨头开始从挂号机制上布局医疗支付领域。如阿里巴巴推出未来医院计划,腾讯推出智慧医疗计划,如同打车市场上跑马圈地的故事一样,两方纷纷开展圈医院的竞赛。


  20145月,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宣布推出未来医院计划,通过移动互联的方式改变医院就医排队问题。来自支付宝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全国已有25个省市37家医院进驻支付宝未来医院,累计为超过30万个患者提供服务。


  腾讯则通过其微信团队联手广州市卫生局,在20141125日启动微信广州健康通公众号,将广州六十家医院装进微信,提供预约挂号服务、健康档案查询等全流程服务。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支持微信支付。


  纵观阿里、银联等巨头的做法,其实都有大同小异之处:先从支付领域尽可能缓解患者排队之苦。此外挂号、候诊、缴费、取检查报告都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完成,支付宝甚至还提供了医院地图导航等增值服务。


  不过,医疗第三方支付的短板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对接医保的渠道仍未完全打通。不夸张地说,如果不能有效对接医保,第三方支付对就医流程的优化依然难以称得上根本性的变革。


  目前医保政策要求,人卡证合一,医保支付时,医保卡芯片必须和支付设备直接接触,才能完成医保结算。无论是银联还是支付宝,都提到要将对接医保部门作为下一步工作安排,换言之,当下大部分医院的第三方支付也只支持自费,暂不支持医保结算。


  这并不是银联、支付宝不想,而是确实力有不逮。一方面,各家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不一,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厂商非常分散,集中度不高。这样,在打通后台系统时,都需要具体对接不同的系统厂商,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案。另一方面,接入医保的话,除了对接医院的系统,还需要与医保系统进行对账。而各地的医保规则不同,对不同群体的人的赔付规则也不一样,对系统的复杂性要求非常高,短期内落实的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此外,即使是自费用户,医院方面向第三方支付开放的接口也是非常谨慎的。便利程度可能也未必会像想的那么高。中山医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主任阴忆青就表示,出于平衡便利性和安全性的考虑,最初银行卡绑定使用会有很多开关设置,初期便利度可能不高。


  即便患者层级的感受度依然有限,阿里和腾讯已然是激战正酣。只不过当它们突然发现银联这头巨兽也下场参赛了,心中这份紧迫感不知道会不会又得提升一个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