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民营医院呼唤人才引进 专家建议取消公立医院人员编制
加入日期:2015/7/23 10:46:04  查看人数: 766   作者:admin

在深圳,民营医院再度迎来利好。


  7月22日,深圳市政府下发了《关于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三级医院财政扶持政策的实施细则》(下称《细则》)规定,社会办三级医院可享受基本医疗服务补贴、市级医学重点学科补助、上缴企业所得税财政奖励、三级医院等级评审资质奖励、新增基本医疗服务床位奖励5个财政补助项目。


  “国家已经给足了社会办医的各方面政策,剩下的就要希望民营医院当自强,争口气把自己做起来。事实上,现在很多的民营医院问题很大,特别是诚信问题,也是阻碍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一位中国民营医院协会专家对记者表示。



 
 

  有些问题非“钱”能解决?


  鼓励发展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已出台很久。国务院要求今年12月底之前出台《制订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而自2009年以来,一系列利好民营医院的政策不断出台,刺激着民营医院数量快速增长和发展。


  据深圳《细则》描述,社会办医院获得三级甲等或三级乙等资质的,给予2000万元或1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在新增基本医疗服务床位奖励方面,社会办医院取得三级医院资格,可以申请一次性基本医疗服务床位奖励,标准为每床位10万元。符合要求的社会办医院可以申请基本医疗服务补贴,门急诊按照20元/人次、住院按照60元/床日计算,康复、儿科类别专科医院分别按照1.1倍、1.3倍的标准计算;获得市级医学重点学科资格的社会办医院,市财政按每年每学科70万元标准核拨补助;上一年度已经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可按照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总额的40%予以奖励。


  “但民营医院的问题不是一个钱字能解决的,钱对民营医院来说不重要。给再多的钱,对于民营医院的发展作用也不大。更多的是需要国家给解决人才的问题,没有人才,民营医院无法与公立医院去争夺市场,并且希望国家给出一个明朗的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取消公立医院人员编制问题,让人才流动起来,我们才有可能获得人才。”陕西协同生殖医学研究所所长董协良对记者表示,虽然国家对于民营医院的政策已有很多,但在执行上折扣很多,步子迈得小,并没有真正促到民营医院的发展。”


  这是他办了22年的民营医院过程中最深刻的体会。


  在他看来,给予的这些财政支持,不一定都能起到作用。


  “现在民营医院往公立医院转诊很顺畅,但是公立医院不给转下来,比如保健或者康复类病人。由于公立医院大型医院的扩张,床位数增加,但是当前由于医保的限制,导致很多患者留在了一级二级医院,大型医院的床位开始空了起来,他们自己还要找饭吃,怎么可能给民营医院饭吃。所以现在民营医院在国家出台很多政策之后,发展仍然举步维艰。”董协良表示。


  在他看来,众多的促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都是表面上看起来很热情,但真正实施上关关设卡,说一套,做一套,无法真正给民营医院一个活的市场,所以导致民营医院的质量仍然上不去。


  “其实,与其政府拨款给民营医院办“基本医疗”,倒不如让医生真正成为社会人,让公立医院的医生到非公医院开设医生工作室。说老实话,深圳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比其他地方都好,如果能使深圳的公立医院真正为社会提供基本医疗,只以香港为标杆,让深圳公立医院的医生的收入更加体现价值所在,而不是通过所谓‘奖金’弥补。把高端医疗的空间让出来给民营医院经营,这样才是公共财政使用更加合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更加分明,社会管理更快走入法制化。”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廖新波对本报表示。


  民营医院如何定位?


  在各种社会办医的利好政策中,民营医院的发展也蓬勃而出,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增长。在统计上可以看到:截至2015年4月,全国共有13314家公立医院,13000家民营医院。与2014年4月底相比,公立医院减少67家,民营医院增加1416家。


  虽然在鼓励民营医院发展,但近年来有关民营医院的定位问题也引起了不少讨论。


  在2009年4月出台的新医改政策中,有一句描述了民营医院的定位,: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新医改明确了民营医院的身份,其中关于注册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事业、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等方面、将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


  “但是恰恰是这些政策,让民营医院的定位迷失了,绑住了它的手脚。如果按照医保定点,医疗服务价格就要与公立医院一样,但是公立医院的美誉度和信任度都大大高于民营医院,让他们如何生存?”一位长期研究民营医院发展的专家对记者表示。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6月30日的新闻发布会,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黄华波表示,到2014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已经超过12万家,其中有3.66万家为民营机构,大概占到整个定点机构的30%。对定点医疗机构,不管是民营的还是公立的,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只要是自愿申请承担医保定点服务,开展公平竞争,都可以纳入定点管理。


  医保在政策上已然不是问题。但在廖新波看来,人们总是认为社会办医要与政府办医标准看齐,其实是一个误区。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社会办医院,百姓就医时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医疗技术与水平,另一个是费用,能否报销,报销多少,这决定着百姓走向哪种属性的医院。


  “如果将社会办医院纳入医保,那么将方便病人就医,社会办医院也将获得更多的病人。可事实上医保资金有限,尚没有办法维持公立医院运行,如果再把社会办医院纳入进来,情况岂不更糟糕?”廖新波说。


  廖新波认为,本来民营医院的数量是根据市场需要来发展,非主观愿望要多少就多少。


  目前民营医院从数量上讲,已跟公立医院相差不多,但床位数仍是存在较大空间。


  国务院办公厅于3月16日出台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明确规定,到2020年,公立医院床位数与社会办医院床位数配比应为3.3:1.5(近乎2:1的比例)。实际上,离预期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根据原卫生部2012年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民营医院数量已接近全国医疗机构(主要指医院)的三分之一,但床位数仅占10%左右。以这一发展趋势为基础,当民营医院数量占医疗机构总数的二分之一(约增长1.5倍)左右的情况下,床位大概应占15%左右。


  目前社会资本办医发展最好的地区,其床位数大概能够占到13%—15%的比例。一些社会资本办医较为落后的地区,民营医院床位仅占4%左右(如南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底,民营医院床位数要占20%左右。以目前的发展现状,这一目标有没有完成的可能性?都还有待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