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民营医院为何做不大
加入日期:2015/7/28 10:52:02  查看人数: 912   作者:admin

公立医院规模不断壮大,在人才、技术上均占据着主导优势地位,为何还要发展社会资本办医?


  怕人山人海排队时间长、怕问诊检查程序繁琐、怕医生护士态度不好……一连串的“怕”说出了老百姓对医疗机构的期盼。


  医改多年,虽然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公立医院依然人满为患,老百姓的就医体验仍只是“一声叹息”。
 


 

  此时,能够提供高品质服务和高诊疗技术的社会资本办医则被视为分流患者、分担公立医院压力,深化医改的一潭“活水”。


  我国一直在鼓励社会资本办医,近年来更是出台系列措施促进社会资本办医的发展。海南省也是多举措助力民营医院发展。然而,近日记者走访海南社会资本办医的多家医院发现,仍有场地问题、人才问题、行业自律问题三大“绳索”捆绑住了民营医院发展的手脚。
 


 

  一家老牌民营医院的成长困惑


  “国家支持社会资本办医,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然而许多民营医院发展的束缚,却始终挣脱不了。”


  海口市华海路上,海南妇产医院守候在这里已经21年了。


  看到一楼大厅众多的候诊病人,听到又有人提出住单间病房的要求,院长冉建敏默默地走回自己的办公室。文件柜里,压放着一份新建医院规划,这是一份“老”规划了。


  “几年前,我就专门请设计师,设计出了我心中的一所现代化妇产医院,只可惜,它如今还只能落在纸上。”冉建敏叹道。


  海南妇产医院1994年落户在海口市华海路时,是当时海南为数不多的还算有规模的民营医院。


  “怎么会不难呢!”回想起21年的发展历程,冉建敏脱口而出的是这样一句话。


  “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发展本就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一切都是从头做起。”冉建敏说,经历了建院初期打出口碑的艰辛、中期民营医院市场混乱的冲击、看过了众多民营医疗机构的落败,海南妇产医院靠着自己一贯坚持的优质服务和扎实的医疗品质存活并发展了起来。


  可当海南妇产医院想谋求突破,壮大自身的时候,冉建敏却发现自己力不从心:“国家支持社会资本办医,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然而许多民营医院发展的束缚,却始终挣脱不了。”


  怎么往前走,把自己做强做大?在国家支持社会资本办医这个大背景下,冉建敏和众多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正在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位牙病老患者的求医感触


  “现在不是看不起病,是真的经不起折腾。”


  公立医院规模不断壮大,在人才、技术上均占据着主导地位,为什么还要发展社会资本办医?


  怕人山人海、怕排队、怕繁琐的程序、怕医生态度不好、怕在医院里迷路……提起看病,海口市民邓兆成老人直咧嘴:“现在不是看不起病,是真的经不起折腾。”


  直到一次在民营医院的就医体验,让邓兆成老人终于打破了“看病=遭罪”的观念。


  因为牙齿全部松动,吃饭成了邓兆成老人头疼却又不得不进行的事。偏偏老人又患有糖尿病,致使牙病治疗难度增大,老人曾被多家医院拒收。


  令邓兆成老人想不到的是,最后解决他痛苦的是一家民营医院——海南拜尔口腔医院。医生针对他的病情量身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治疗方案,并且将每一个步骤详细讲解给他听。此外,医院还为邓兆成请来了国内著名口腔种植专家到海口为他诊疗。


  1年零4个月,老人的每一次就诊记录都清清楚楚地收录在医院为他建立的口腔健康档案中。每一次换科室治疗,都会有老人的首诊医生负责陪同协调。


  “你知道吗,每次来这家医院,不用排队,甚至不需要找指示牌,因为所有检查、缴费、化验都有护士全程引导。”邓兆成老人说他曾经只认公立医院,可如今,他发现民营医院不仅能够提供好的技术,还能提供更贴心的服务,让看病不再是件头疼的事情。老人如今只要路过拜尔,便会进去看看那些熟悉的医护人员。


  “优质的社会资本办医,更注重患者的就医感受,他们在服务和精细化管理上的表现,足以作为公立医院的榜样。”省卫生计生委主任韩英伟说,“治病,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患者就医的整个过程体验都体现出一个医疗机构的管理能力,只有先进的硬件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韩英伟认为,目前多数医院在主持就诊行为上不够重视,不能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使得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折腾、受气”。“社会资本办医所带来的精细化服务和管理或能倒逼公立医院提升服务意识,推动公立医疗机构的深化改革。”韩英伟说道。


  社会资本办医成长中的三道坎


  海南的专科医院主要从1992年后陆续发展起来,截至2013年底,全省有30多家民营医院,上百家社区门诊。“海南社会资本办医,经历了前十年小诊所林立,再到中期10年,崛起一些中等规模专科医院。但始终缺乏上规模的社会资本办医机构。”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处长李岳坚说。本土为何缺乏上规模的社会资本办医机构?记者调查发现,办院场地难找、人才难引进、行业难自律等问题绑住了民营医院发展的手脚。


  办院场地难找


  “个子”难长高


  “因为房租上涨,医院差点没法做下去!”海南现代妇婴医院总经理李日成面对办院场所问题,头疼不已。


  场地问题似乎是目前省内社会资本办医面临最头疼的问题。


  2004年,位于海口东湖的现代妇女儿童医院营业,两年后,位于南沙路的现代妇婴医院建成。“起初两家医院都选择的是租房解决场地问题。”李日成回忆,现代妇女儿童医院在运营第8个年头时,房租上涨超出了医院的承受能力,他们做好了关闭或搬迁的准备。


  现代妇婴医院同样面临场地问题。随着患者的增加,这家医院停车难的问题和医院不能扩大规模的问题凸显出来。


  当冉建敏兴冲冲地想将海南妇产医院建设成一家现代化妇婴医院的时候,寻找建院场所的经历,让她偃旗息鼓。冉建敏说,她尝试了寻找医疗用地,但是并没有找到与人口匹配的规划社会资本办医医疗用地,而商业用地的价格令她望洋兴叹。


  海南拜尔口腔医院院长羊强有着同样的心病,“租房稳定性不敢保障,而且租赁费很高,无疑是医院发展的一个沉重负担。”


  据了解,为了“放水养鱼”,2011年海南省出台的《海南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突破性地提出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享受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不过,政策利好未能照进现实。


  “我们提倡政府给予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一样的土地政策和支持,可是实现起来却很难。”李岳坚说,几乎没有市县愿意无偿提供土地或是在规划上留下社会资本办医的医疗用地,到目前为止,海南没有一家社会资本办医医疗机构有真正意义上的划拨地。


  高端人才难招


  “体质”难增强


  邀请公立医院退休医生或自己培养医生梯队,是目前多数社会资本办医解决人才问题的主要途径。“无编制、没前途”等问题,则成了社会资本办医招人才、留人才迈不过去的门槛。


  崔立军经营的海口府城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经流失了五六名护士,其中一半是在社区服务站积累工作经验后流入到大医院,“社会资本办的社区医疗机构,几乎成了医护培训营,只要他们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格,就会流走。”


  拥有100余家口腔医疗连锁机构的拜博口腔医疗集团,在海口成立海南拜尔口腔医院时,带来了集团内优质医疗资源全国范围内任意调配流动到海南服务的模式。但怎么才能组建一支属于海南自己的强劲医疗服务力量仍是难题。


  “人才是海南的弱项,高端人才很难引进。”羊强说,今年他们曾去广西和上海,想招聘应届博士生,但很难如愿。


  “优质医疗人才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公立医院,无法下沉到社会资本办医医疗机构中。”海南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毅军说。


  有业内人士指出,“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将有利于民营医院引入优质的医生资源。事实上,目前海南省医师自愿受聘在两家以上医疗机构执业的仅为129人。而这129人中从三级医院到二级医院执业的较多,前往社会资本办医的少得可怜。


  行业缺乏自律


  “品质”难提升


  民营医院安全、诊疗水平的参差不齐,则影响着行业整体的社会公信力。


  在冉建敏的印象中,2007年到2011年这段时间,社会资本办医的市场最为混乱。“铺天盖地的虚假广告,没病看出病、小病说大病的恶劣行为,冲击了整个社会资本办医市场,病人信任度降到冰点。”冉建敏说道。


  就在去年,冉建敏得知登门看病的一个年轻女孩子被另一家社会办医疗机构骗了8000多元,她主动帮那女孩去维权。


  “社会资本办医想做出口碑并不容易,必须要做到精益求精,才能获得患者信任,可这信任,往往受到社会偏见的挑战。”冉建敏称。


  李日成告诉记者,现代妇婴医院门诊量平均每年增加10%,患者中有83%是忠诚客户,“至今仍有不少第一次登门的患者质疑,认为民营医院都是宰人的。”


  “许多民营医院自我做强做大意识不够,只图眼前利益,不规范经营影响整个行业的声誉。”李岳坚说,净化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采访中,省内某家社会资本办医医疗机构负责人对记者强调,因为担心患者对民营医院的信任程度,因此他们要弱化医院的民营身份。


  海南多举措鼓励社会资本办医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规范公立医院改制。其中,明确公立医院的办医范围、数量,限制公立医院的特需服务规模。这些政策,无疑为社会资本办医拓宽了道路,指引了方向。


  引入高质量、高水准的社会资本医疗机构


  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约缺15000张病床,而目前海南社会资本办医床位仅占全省床位的10%左右,就诊人数则徘徊在个位数的百分比上。


  “社会资本办医空间还很大。”李岳坚认为,“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可以借助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而得到缓解。”


  据了解,审批是社会资本办医首先要过的“关卡”,我国对举办医疗机构门槛较高。《通知》提出,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医疗机构审批事项,整合审批环节,鼓励地方提供“一站式”服务。拓展发展空间,为社会办医预留床位和大型设备等资源配置空间,取消对社会办医的具体数量和地点限制。


  据了解,2014年海南省共批准社会资本设置医疗机构20家,床位共4251张,这一审批力度是海南民营医院发展史上最大的一次。


  这批社会办医机构中既有美容、口腔、肿瘤专科医院,也有综合医院,其中,三亚哈尔滨医科大学鸿森医院投资总额预计10亿元,床位500张。而预计今年年底运营的海南省肿瘤医院将是省内规模最大的社会资本办医医院。


  “推动社会资本办医,形成与公立医院竞争的局面,可以有效推动公立医院改变服务与管理。”韩英伟表示。


  在省内社会办医医疗机构管理者眼中,提供更多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医疗服务,已经成为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仍然还会引入一批高质量、高水准的社会资本医疗机构。”李岳坚说:“这些社会资本医疗机构的床位注入海南,必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


  鼓励民营医院向医疗旅游方向发展


  “高品质的医疗旅游是海南省民营医院可行的特色发展之路。”李岳坚说。


  据有关资料,1个医疗旅游游客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普通游客的3倍。国外很多地方将医疗旅游作为基础产业,而我国的医疗旅游才刚刚起步。


  “我们鼓励民营医院向医疗旅游方向发展,不仅提高医院自身能力和品质,为省内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更能吸引国外游客到海南旅游,为海南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李岳坚说。


  位于海口西海岸长流起步区的海南省肿瘤医院,项目总投资22亿元,作为省内目前最大规模的社会办医医疗机构,建院最初,医院定位上便瞄准了“国内一流”。


  “目前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基本完成,有很多专家是放弃了公立医院原有编制而来。”海南省肿瘤医院有关负责人称,看好医院发展前景,看重医院灵活的管理体制,国内众多名医因此而来。


  日前,海南医学院与海南省肿瘤医院合作建立海南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约定海南省肿瘤医院的专家、人才等与海南医学院共享,并最终将海医附属肿瘤医院打造成一个集教学、科研、临床及人才培养于一身的现代化医学基地。


  业内人士称,社会资本办医若要求得一席之地,成为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充也是一条路子,比如做专科、特色医疗、高端医疗、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医养结合、养生保健和网络与移动医疗等。


  将进一步放开医生多点执业


  在松绑社会资本办医的路上,海南多项做法走在了全国前列。


  2014年,国家发改委、卫生计生委、人社部联合公布的《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放开了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办医。同时规定,凡是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各地都会将其纳入医保。


  李岳坚说,约10年前,海南省就已经放开了民营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民营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根据成本和患者消费能力来自行定价,价格报备省卫生厅。”


  2008年,海南省明确有条件的民营医院都可以成为新农合定点,并且政策和公立医院完全一致。目前省内患者在许多民营医院就诊可享受到医保。


  据了解,海南省将于近期进一步放开医生多点执业,个人多点执业采取报备制,并鼓励团队多点执业,以帮扶社会资本办医;鼓励公立医院专家进行互联网云注册,对所需医院进行在线指导。


  另外,为大力发展社会办医,海南省将加快关于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指导意见,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非公立医疗机构,加快推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成规模、上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