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一般把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公立医院,近年来,随着我国鼓励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频频出台,江西省对民营医院加强了监管和引导。”8月2日,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罗礼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江西开展民营医院“规范化服务”活动,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考核评价标准,以监管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全省民营医院从同质竞争逐步转型为差异竞争,并成为公立医院的有效补充。
民营医院管理规范化
“围绕规范化活动,根据‘定性’考核制度,医院制订了三级医师查房考核细则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每周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定期开展院感技能、病历书写、临床技能比武和培训,医疗纠纷减少了很多。”南昌仁爱妇产医院院长张思思告诉记者。
“规范化服务”活动于2011年在全省民营医院中启动,活动每年突出一个活动主题,第一阶段重点加强依法执业、规范服务的监管,第二阶段重点加强医院内部管理的监管,第三阶段重点加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监管,实行“定量”记分制指标,优秀的给予嘉奖,对低于59分的分别给予延缓校验、取消医保定点机构资格、降低或撤销医疗机构等级直至吊销许可证等相应的行政处罚。
“对于民营医院,既要扶持它,又要加强监管。”上饶市卫生局副局长吴晓成说。上饶市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一级医院评审标准,严格审核民营医院的基本建设、医保定点、技术人员准入、科室设置、医疗质量安全等方面。
“目前采用的工作方式是‘飞行’检查,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加强监管。”罗礼生介绍说,活动开展5年以来,省卫生计生委共对11所依法执业意识淡薄、医院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医疗安全隐患的民营医院给予通报批评,并暂停8所民营医院医保基金业务运行和费用支付1个月。
打破“玻璃门” 享受同等待遇
“近年来,医院虽在加紧培养人才队伍,但依然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人才断档和人员频繁流动问题。”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武广华表示,院内的医技人员多数由退休人员及较低层次的人员构成,中间层次技术骨干少,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
民营医疗机构长期游走于政策边缘,一方面,给予公立医院的各项扶持政策“看得到却拿不到”,另一方面,部分民营医院由于缺乏监管,盲目逐利,使其难获公众信任,生存状况愈来愈差。
为打破横亘于民营医院与政策之间那道“看似已放开、伸手必碰壁”的玻璃门,江西省规定,在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评审、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晋升、医疗保险定点等方面,将民营医院纳入卫生全行业管理,做到与公立医院一视同仁,并启动了民营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促进民营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规范经营。在人才问题上,引导和支持公立医院医务人员为民营医院提供技术支持,探索公立医院在医院管理、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与民营医院结对帮扶、共同发展。
走好差异化发展道路
发展特色专科、高端医疗服务以及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等中间性医疗服务,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是民营医院的有效“武器”。江西省鼓励非公立医院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的大型医疗集团发展;支持城市新区、郊区等区域社会办医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现在医院把发展重点放在心脑血管学科和肿瘤专科建设上。”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武广华说。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该院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实现了赣东北及周边地区高难度心脏手术零的突破。2008年,该院先后收购了鄱阳湖医院、芦田医院等,逐步向集团化经营。
“近年来,上饶在扶持民营医院发展上,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上饶市卫生局副局长吴晓成说,该市结合三年的“规范化服务”活动,民营医院资金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凡是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的非公立医疗机构,都将其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险的定点服务范围。为了鼓励民营医院不断发展壮大,上饶市设立了银医资金,上饶6家国有银行给予上饶民营医院1亿元贷款信用额度,让民营医院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