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医院集团20日正式挂牌成立,这是罗湖今年的一件大事,也是罗湖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接下来,罗湖将加强社康中心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政府增加投入和集团内部资源分配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以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为目标的新型医疗体系。
6名高层级专家担任理事
罗湖医院集团是由深圳市罗湖区委区政府批准成立的事业单位法人机构,医院集团院长为医院集团的法人代表,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集团院长负责制。划归医院集团管理的相关机构不再设二级法人。
20日上午9点,罗湖医院集团理事会、监事会人员颁发聘书仪式在罗湖区委举行。罗湖医院集团理事会由13人组成,代区长聂新平担任理事长,同时聘请6位高层级专家,担任集团理事会理事,集团第一届监事会监事长由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卫业担任,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为理事会和监事会人员颁发聘书。
6位高层级专家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院长赵国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博士研究生导师罗智泉,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徐瑞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技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樊建平,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蔡志明,以及深圳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兼医学院党委书记谢苗。
随后,罗湖医院集团理事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审议《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理事会章程》、《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章程》。会上,现罗湖人民医院院长孙喜琢被提名为集团医院院长,理事会随后进行表决,通过了改提名,代区长、罗湖医院集团理事会理事长聂新平为孙喜琢颁发聘书,现场还根据集团院长孙喜琢的提名,表决通过了集团副院长、总会计师以及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院长、区社康管理中心主任人选。
《深圳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提出: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取消编制管理和以事定费购买服务等系列改革措施是罗湖区公立医院改革的有利外部环境和成功保障,接下来,罗湖各医院将按照市区卫生、人社、编办和财政的要求,稳步推进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岗位聘用、薪酬分配、绩效考核和人才评价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9大中心将陆续投入使用
罗湖医院集团由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康复医院、区医养融合老年病科医院组成,下设检验中心、影像诊断中心等九大中心,九大中心是将公立医院原本“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附属功能全部剥离出来。
据了解,目前罗湖所有公立医院的影像科均不再保留影像医生,仅留技师。未来市民在罗湖任何一家医院看病,检查所拍摄的影像将通过互联网上传到影像中心,由专家三级审核,若遭遇疑难案例,可在线联系广州中山医院、北大人民医院乃至美国合作医院。
罗湖将快速推进罗湖医院集团支持中心项目建设,包括消毒供应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医学检验中心、精准医学研究院实验室和健康管理中心的建设。以上支持中心预计明年10月份陆续投入使用,运营后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预计可减少70-100名员工,未来产值预计将会超过10亿元。
支持中心不仅为集团内各医院提供非临床医学服务,还将为全市尤其是中小和民营医疗机构提供医疗、科研、教学支持,对全面提升深圳市医疗卫生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罗湖各大公立医院将实行差异化发展,以目前辖区三大公立医院为例,罗湖人民医院未来将主攻危急和疑难病症,罗湖中医院未来的核心医疗范围是中医、骨科和康复科,而妇幼保健院将沿袭传统优势。罗湖医院集团挂牌后,辖区所有公立医院医生可以直接在6家医院自由流动。
居民健康管理平台上线运行
“社康工作关系到居民的健康,是我区公立医院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医院集团工作的重中之重。”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表示。
接下来,罗湖将加强社康中心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政府增加投入和集团内部资源分配调整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增加社康中心医护人员配置数量,做到医护人员配置与社区居民实际需求相适应,三年内力争实现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3名,除此之外,集团内非手术专业临床医生和30%手术专业的临床医生均要参加全科医学培训和社区卫生工作。
罗湖还将改善社康中心硬件设施条件,保证大医院专家在社康中心可以正常开诊,有序推进罗湖区人民医院东门门诊部和罗湖区中医院碧波康复分院改造为社康中心的相关工作。
据孙喜琢介绍,罗湖将尽快实现居民健康管理平台上线运行,通过互联网+健康的手段为全区居民配置网络医师、药师、健康管理师和营养师,通过手机客户端形式为居民实时提供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等服务,使居民能够实时监控健康状态,真正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客观感受,让居民相信并依赖家庭医生,促进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自然而然形成。
按照罗湖区的规划,将按照5000人或1000个家庭的标准,配置家庭医生团队。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重症精神疾病,结核病防治管理为突破口,对辖区患者进行疾病跟踪、复查、服务,及时提供医疗建议,推进社康首诊和家庭医生服务。
亮点
建立医疗保险总额预付试点
罗湖正在申请市人社局、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医疗保险打包付费区级试点,根据全区享受医保的人口总数核算一个整体打包价进行支付,目的是减少患者不必要的住院和过度医疗,每年的剩余经费可以更多用于居民的健康预防和保障上,如果预防和防治到位,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医疗费用有结余,结余的钱继续用来进行公共医疗服务,形成良性循环。
该项试点具体为,将在罗湖区居住满1年及以上参保居民发生的符合医保基金审核结算的总金额纳入总额预付管理,三年试点期间,建立适度的“结余留用、超支共担”双向激励约束机制。
罗湖希望通过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增加医疗机构自主控费的动力,约束医疗机构寻求高效且价廉的治疗,从而增强其引导居民基层首诊的动力,推动有序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
医生薪酬与患者满意度挂钩
“医院集团将实行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为核心的薪酬分配机制。”罗湖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称,医院集团各下属单位的绩效考核结果与各单位职工绩效工资总额和下属单位院长或中心主任工资总额挂钩。
编制问题导致的同工不同酬是导致深圳医疗资源紧张的最大问题之一,未来,罗湖区公立医院的所有医护人员均不再享有编制,而是统一实行大合同制,合同三年一签。
《罗湖医院集团章程》规定,员工的薪酬待遇,以岗位为基础,并根据工作数量、工作质量以及个人临床科研能力、群众满意度等因素综合确定。这意味着,之前靠职称和手术量门诊量来评定医生薪酬的若干因素将被淡化,未来一个医生在罗湖能不能获得高薪,主要看服务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说法
骆文智 广东省卫计委党组书记
罗湖医院集团今天揭牌成立,这标志深圳、罗湖区公立医院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推动广东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这项改革也充分体现罗湖区委区政府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勇于担当。
罗湖医院集团的成立,有利于优化整合医疗资源,有利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有利于构建分级诊疗机制,有利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有利于医院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希望罗湖医院集团成立后,积极实践,不断探索,着力打造一流医院集团,走出一条新路子,为广东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造更多可借鉴经验。
吴以环 深圳市副市长
罗湖医院集团的成立,凝聚了罗湖区委区政府这些年对医疗事业发展及改革的智慧和力量。罗湖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医疗卫生发展和改革,不仅亲自到外地抢人才,对于医疗改革的方案也是亲自思考,经常和市医改小组沟通,这些都让我印象很深刻。罗湖医院集团的成立,不仅是罗湖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果,同时也是深圳市医疗卫生改革的一个亮点,公立医院改革的一大进步。我们的公立医院改革还在路上,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目标是要让政府、医护人员和老百姓三方都满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希望罗湖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更新的探索。
杨洪伟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罗湖成立医院集团,是在为中国医改探索新路。罗湖医院集团的成立,已经不仅仅是起航,这是罗湖区委区政府经过长时间酝酿的成果,改革已经在路上。至于这条路是不是走得很对,还有待实践检验。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不乏创新的模式,为国家提供了经验。希望罗湖医院集团在理念创新上进一步探索,任何一项改革要想取得成功,理念不创新就难以突破;同时还要在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上做进一步探索,实现三满意,即政府满意,医务人员满意,最主要是人民群众满意。最后,希望罗湖医院集团总结经验,传播经验。如果罗湖区取得了经验,希望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传播。
院长专访
加强社康中心建设 全国高薪聘请全科医生
孙喜琢 罗湖医院集团院长
跟国内目前传统的公立医院集团、医院联盟、医院协作体不同,罗湖医院集团只有一个法人,它将罗湖辖区三家骨干医院和两家分院共五家医疗机构做了充分整合,把各个机构可以共用的专业都变成一体化,这样才能做到资源充分整合。
这次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让老百姓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接下来我们的重要任务是要强化社康中心,目前社康中心最大问题是资源配置不足,没有足够的医生,怎么给患者看病?所以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将社康中心的资源配足。另外,社康中心医生的水平和能力也要上去。
我们会在全国高薪聘请全科医生,并将重心移到社康中心,向社康中心输送全科医生。我们不能强行让老百姓到社康中心看病,但可以通过努力让老百姓信任并依赖社康中心的全科医生,只有这样医改才能成功。
谈及医院集团未来的改革,孙喜琢表示,在市卫计委和市社保局的支持下,罗湖医院集团将探索取消医生的编制,以百姓满意度为标准,对现行的高中初级职称医生进行重新聘任,打破“大锅饭”,促进医生提高业务水平、提升诊疗质量,更好地服务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