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医患关系成了新闻热点,各种医患纠纷、医疗事件层出不穷。日前,湖南省科技新闻学会举办了一个特殊的座谈会:医生记者面对面,“问诊”的对象只有一个:医患关系。
“医患是战友,共同的敌人是疾病,请不要怀疑医生治好病人的愿望。”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吴小平教授说,医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看到自己的病人康复,甚至人生得到改变。他认为缺乏沟通导致双方理解不够,其实很多误解是可消除的,希望医生同道们能感受到患者的善良、信任,甚至对医生的依赖。
大家热烈探讨了目前普遍存在的“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现象。湖南省儿童医院刘平波教授说:“医患关系紧张,所有人都是受害者,医生不敢冒险、不敢探索,医疗技术难提高,最终患者也吃亏。”
中南大学张功耀教授是研究医学社会学问题的专家,他建议,可以效仿国外建立《病人权利公约》,明确医患各自的权利,例如病人的选择权、保密权、知情权、受教育权和自由选择权,医患双方消除沟通障碍,用同一套语言体系交流。
湖南日报高级编辑刘爱民认为,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目前不良生活方式是疾病的主因,医生和媒体应该多向大众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和理念,用专业的知识预防疾病。公众需要基本的医学科普,建议医学专家成立医疗咨询组,加大和社会媒介、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作为一名从基层医生成长起来的湖南省医学会会长,原湖南省卫生厅厅长刘家望认为,医患关系,不应该是一个利益关系。因此,不宜套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医患关系也不仅是一个法律关系,不能动不动就用法律来“解决”问题。要从人性、道德、人文等多方面来调节和规范。
“有时候,一个动作,一种语气,一个微笑都能拉近医患双方的距离,比什么药都好用。”刘家望呼吁,要加强医学人文与沟通素养,医患要多多沟通,医患之间也要多一份信任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