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患者安全是改善医患关系唯一切入点”
加入日期:2015/9/26 9:23:41  查看人数: 840   作者:admin

  广东成立全国首家医疗安全协会,候任会长廖新波表示

 

  2012年至2014年网上直报的医疗安全和不良事件中,用错药和医疗器械导致的安全事件最多;医生负荷高,忙中出错的可能性也越大,容易对患者造成很大的损害……这是新快报记者从昨日举行的广东省医疗安全协会成立大会上了解到的。

 

  据悉,省医疗安全协会是中国首个专注医疗安全的专业协会。该协会是在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的倡导下,由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13个单位共同发起筹建,经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协会的宗旨是在世界患者安全目标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指导下,研究医疗活动中的缺陷,找出避免错误发生的办法,协助政府部门制定医疗安全管理的标准和防止错误再发生的规范等。

 

  权威声音

 

  三大隐患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王陇德坦言医疗安全面临不少挑战

 

  1.鉴定8000多起 事故率高达47%

 

  说到医疗安全问题,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坦言面临着不少挑战。

 

  “目前医疗服务量不断增长,特别是大医院医师工作负担压力大,一些医院的日门诊量过万人次,高负荷会对给医疗安全带来影响,俗语说 忙中出错 ,这使医疗安全存在的很大的隐患。”王陇德首先指出大医院医师超负荷工作带来的隐患,他透露,2014年,全国各级医学会接到共8000多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当中事故率高达47%;二级及以上医疗事故中,医方责任达400多起。

 

  “医院大厅挤满人,候诊室坐满人,大夫周围围满了患者,这样的状况不改变,我们的医疗安全问题非常严峻!”王陇德忧心忡忡地如是说道。

 

  另外,部分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有限,医疗安全保障的能力不强,患者信任度不高,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开展的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暴露出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规章制度上的不到位等现象,给患者就医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2.医疗安全损害 药品和医疗器械居前

 

  除了医师超负荷工作带来的隐患外,王陇德进一步指出,药品和医疗器械所带来的医疗安全问题更是排在前列。王陇德透露,“2012到2014年网上直报的医疗安全和不良事件中,有11.5%与药品、医疗器械有关,2014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控报告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就有130多万份,其中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34万份,和过去相比有所增长。”

 

  除了药品,王陇德说,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持续有新的医疗技术进入临床,医务人员对新技术的应用指征和规范掌握不好、操作不熟,也带来了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他透露,201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26万多份,涵盖了医疗器械的所有医疗器械类型。

 

  “医疗器械必须得经过正式的评价,才能正式批准使用。”然而,令王陇德痛心地举例说,时下有些医院使用干细胞的治疗,很多都是没有依据的,但是部分医疗机构在使用。他又以脑卒中的防控为例,该病重大危险因素是颈动脉的狭窄,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严重率高达62%,导致这一原因是,以往超声大夫(甚至很多大医院的超声大夫)没有经过培训,他们不会看血管,根本筛查不出来(患者颈动脉的狭窄),或者有些勉强筛查出来,由于医疗器械使用水平不够,也会导致误诊。“因此,他建议,医疗器械的使用,对技术人员首先要进行培训评价合格了才能使用。

 

  3.限额制度不合理 医院赶病人造成安全隐患

 

  王陇德还直言,当下医保政策是医改需要重点要考虑的问题。”现在的医保制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求不能超标,管理制度上给医疗机构、患者使用医保带来限制,其中会定个总的限额,你一年就只能花这么多钱,如果超支了,医疗机构需要自己负担,这样一来,好些医院到了年终决算、或医保临近超支的时候,就会让病人走,这也是医疗安全的很大问题。“

 

  ”医保要保障医疗卫生服务,这才是医保真正目的。“王陇德表示,医改中,应当对不合理的医保政策进行改变。合理的医保管理体系要给患者提供恰当报销比例,引导患者合理地分流,他举例说,现在的很多慢性病,大部分得了可能治不好,但在预防慢性病方面,医保就要相应地为预防疾病提供支付功能,一些简单的检查、筛查能发现慢性病的高危因素,这些花钱很少,但医保却不能在预防方面有更大作用。而是等到病人到了疾病晚期或住进ICU,一天几千上万元地支付,但在疾病预防措施方面,支付的却很少。这些都是医保政策需要完善的地方。

 

  应对措施

 

  合理用药和使用器械 是保障医疗安全重要环节

 

  当前医疗机构中临床合理用药和合理使用器械已然成为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

 

  针对上述隐患,王陇德建议首先要进一步深化卫生医疗体制改革,让医疗卫生服务真正适应医疗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消除引发医疗事故的制度性隐患。他指出,国际经验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单位都不是政府办的医疗机构,而政府办的医疗机构,也是要收支两条线,根本没有说医生医务人员要去算账,要搞创收的,但我们国家现在大部分的医疗机构都是政府办的,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由社会来支持医疗机构的运转,这是我们医疗体制存在的很重要的问题。同时,要完善医疗质量安全制度和标准,加强对医疗行为的全过程监管。

 

  ”广东省在全国首家成立安全医疗协会,说明广东创办者们很有远见卓识。“王陇德如是评价说。那么,广东安全医疗协会将在未来做些哪些工作呢?

 

  ”患者安全是改善医患关系的唯一切入点,也是医患的唯一共同利益所在。“作为候任会长,廖新波表示,要使患者得到适宜的治疗、合适的用药、减少或避免医疗事故的再发生这就是我们最重要的目的,医疗安全做好后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医患双方。”比如医保部门也要报销政策要更加合理,现在我们的理念是医疗服务薄利多销,背后带来质量不高;而以药养医带来的是过度医疗,这些都是政策因素,我们是站在患者安全的最终目的去研究这些事情。例如用错药一直排在安全医疗隐患第一位,协会针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工作都将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官方数据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抗感染药仍居首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4年)》。报告显示,201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32.8万余份,比2013年增长0.8%.其中,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34.1万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25.7%.

 

  统计分析显示,医疗机构仍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主要来源,占报告数量的82.2%.从涉及药品品种看,抗感染药报告数量仍居各类药品之首,但报告比例已连续5年呈下降趋势;心血管系统用药报告数量为13.5万例,较2013年上升0.2个百分点。从涉及药品剂型看,注射剂报告比例仍较高,占60.9%.从涉及患者情况看,65岁以上老年人占19.9%,14岁以下儿童占10.5%.

来源: 新快报(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