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美容整形在我市逐渐兴起。小到文眉,大到削骨,市民对美容整形的排斥感渐渐消失,对拉双眼皮、隆鼻等微创整形越来越青睐。这些美容店的执业资质和卫生条件能达到卫生部门的要求吗?连日来记者暗访发现,情况不容乐观。
生活美容店“争食”市场
记者走访市区美容行业,发现许多美容店除了基本皮肤护理、美容咨询,还向顾客提供文眉、文眼线、漂唇等项目,价格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而割双眼皮、拉皮去眼袋等整形美容,只要顾客舍得出钱,店主也乐意介绍生意。
11月16日晚8时,在市区兰溪街一家美容店内,市民陈女士刚做了文眉。起初,陈女士担心文眉效果不好,或有什么风险,但在店老板劝说下还是做了。整个文眉过程耗时90分钟,收费1800元。店老板说,文眉是将植物颜料通过刺破皮肤渗入真皮层下,已经是一种很普遍很常见的技术,在很多美容店里都能做到。记者咨询对方,生活美容店能够提供这类业务吗?对方表示:“现在不能文眉的美容店能叫美容店吗?如果你要割双眼皮,你得去专业机构,当然我也可以帮你介绍专家。”
当晚,记者走访了市区永康街、西市街等多家美容店,发现不少美容店文眉设备极为简单,顾客躺在床上,美容师便会给顾客勾画眉毛的形状,随后用文眉笔给顾客文眉。记者注意到,美容师只是用酒精擦一下相关设备就算是消毒。如果遇到顾客有疼痛感,美容师会不断用“正常的,忍忍就好”等言语安慰。当完成后,美容师会给顾客被文得红肿的眉毛上涂上药膏,以免发炎。
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生活美容是运用化妆品、保健品等非医疗性手段,对人体进行非创伤性、非侵入性的护理,市区多数街头美容店实属生活美容,并不具备医疗美容的执业资格。根据规定,只有取得卫生部门发放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美容医疗机构,才能从事医疗美容。即使美容院外聘有从业资格的医生,但其本身没有被批准从事医疗业务,其性质依然是非法行医。
操作不当引发医疗事故
记者了解到,正规医院在做文眉、文眼线等项目时一定要先做检查,确认有无传染病。而且任何手术都有一定禁忌症,也需事先检查才能了解。这些步骤在一般美容院里会被忽略,几乎所有美容项目只要能做就会安排。
今年6月,本报《新闻三秒区》热线接到市民楼女士投诉,称她在市区兰溪街步行街某美容店内,花2680元做了文眉、文眼线项目。未经任何检查,楼女士被安排进入美容间。术后,她发现眼周皮肤红肿发痒。店员告诉楼女士这是正常现象,回家休息几天自然会消肿。过了3天,红肿不但没消退反而蔓延到整个面部,最后她只好到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医生诊断结果为皮肤过敏。因涉事美容店已转让,楼女士只记下店老板的手机。在记者协调下,店老板最终退还2680元项目费,并赔偿医疗费、误工费1500元。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部分美容店做起中介。“我们没有割双眼皮的技术,但可以帮你从正规医院请专家来做。”一名美容院工作人员说,“店里能够保证消毒灯方面的条件,手术费用要5000元,而且需要预约。”
在市区某国有银行上班的小方有过割双眼皮经历。给她做手术的医生自称来自天津,在韩国学医3年。手术地点设在市区双溪西路某宾馆客房,一起等待手术的有3名年轻女孩。手术中,小方被要求躺在床上,医生做了简单的消毒麻醉后,对小方实施割双眼皮手术。手术前,小方问介绍的美容店主为何要在宾馆手术,得到的答复是“在店里做被查要罚款”.术后的5天,小方的眼皮依然红肿,最后靠挂吊瓶才消炎。
过来“走穴”的医生是否具备专业资质,顾客很难核实。记者多次问及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仅是“医生有专业的机构从业资格证,她本身是知名整形美容医院的”.记者从市卫生监督所了解到,只有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整形美容医院,才能实施整形手术,施术者也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
消费者要认资质存证据
从事医疗美容需要什么样的法定资质?市卫生监督所医疗卫生监督科科长吴国富说,国家对从事医疗美容机构的要求非常严格。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申请举办美容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设置医疗美容科室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有明确的医疗美容诊疗服务范围;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办法》还规定,申请举办美容医疗机构的单位或者个人,应按照本办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设置审批和登记注册手续。
来自卫生部门的统计数据,目前市区有正规医疗美容机构10家,生活美容店362家。从检查情况来看,市区大部分美容场所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有有效健康合格证开展经营活动,清洗消毒保洁设施正常运转,公共用品用具能按照规定进行清洗消毒。但还有部分单位存在从业人员健康证不全,夸大宣传、超范围开展医疗美容的服务项目等问题。
吴国富提醒市民,一些爱美人士易受广告影响而陷入“美丽陷阱”.然而,诸如文眉绣眉等一些看似简单的美容行为,其实都存在一定风险。美容手术环境需要消毒,手术工具也要经高压灭菌处理,但一般的街头美甲店往往不具备这些消毒仪器设备。美甲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不仅属于违规行为,更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市民想要进行医疗美容,还是应选择有医疗美容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
市消保委工作人员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或使用美容院推荐的产品前应对该产品有所了解,产品是否正规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是否有生产日期和有效期,是否有批准文号,是否适合自己的肤质,是否会导致皮肤过敏等;进口商品还应看是否有进口许可证。对美容机构承诺的内容,要通过书面形式达成服务协议,其中应包括使用材质、美容预期效果等条款,同时留下可供对比的证据,不要轻信美容院的口头承诺,以免日后出现纠纷责任归属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