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家庭困难,难以承担医疗费用,他们捐款捐物,为患者排忧解难;医院停电,手术病人难以运送,他们用自己的双臂搭起“人工电梯”,运送手术病人……这就是海南省口腔医学中心(海口市人民医院口腔中心)颌面外科医护人员,处处为患者着想,搭起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爱的桥梁。
爱心: 为患者排忧解难捐款捐物
10月23日,受到社会关注的小俊康复出院,临行前,洪阿公和小俊爷孙俩给口腔颌面外科赠送了一面锦旗。“真的很感谢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把我们当亲人一样照顾,我真不知该怎么感谢他们,”78岁的洪阿公激动地说。患者小俊来自儋州的一个村子,今年2岁的小俊早已失去父亲,智障的母亲也离家出走,留下爷爷与瘫痪的奶奶一起照顾孙子,三个人相依为命。很不幸的是两个月前,小俊瘦小的脸上长了比他的拳头还要大的肿块,经当地诊所治疗无效,不幸的疾病给贫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在好心村民们的帮助下,他们攥着大家东拼西凑的1800元钱来到了海南省口腔医学中心颌面外科(海口市人民医院内),颌面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和各界好心人为小俊捐款,还送来了很多东西,让爷孙俩感到特别温暖,他特意制作一面锦旗,以此感激颌面外科全体医护人员。
据了解,10月8日,年仅2岁的小俊由于右颌下肿物,来海南省口腔医学中心颌面外科入院治疗。虽然医护人员优化医疗,节约开支,但医疗费用仍然超出了洪阿公的承受能力。救孙子心切的洪阿公,要回家卖掉唯一的一头耕地用的牛,得知这一消息的颌面外科医护人员,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小俊捐款,医院运送的刘敏也给小俊买了一套新衣服,保洁员彭小妹也捐出了100元,黄春珍护士长把小俊的故事发到了微信朋友圈,得知小俊处境的各界好心人也纷纷捐款,买来营养品。面对阿公困境,海南省口腔医学中心各科室人员及颌面外科医护人员和社会各界好心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小俊捐款了7000多元医药费,还买来衣服和营养品、玩具等。在住院期间,身为白衣天使的护士姐姐们,每天陪同小俊玩爽,给他带各种好吃好玩的东西,给了小俊家一般的感觉。出院那天,小俊哭着不肯离开,万般不舍,小俊爷爷也特意请人制做了一面“视患者如亲人精心照顾,为病人排忧解难捐款捐物”的锦旗,带着他送给颌面外科,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小俊能康复出院,我们打心眼里高兴,您好好照顾孙子。”海南省口腔医学中心颌面外科相关负责人说,为病人排忧解难,是我们分内之事,我们一定会尽心尽责为患者服务。
感动: 为手术患者当“人工电梯”
10月15日,在停电的情况下,海南省口腔医学中心颌面外科的医务人员,用自己的双臂搭建起“人工电梯”运送手术患者。
那一天,由于供电局检修,从早7时到晚8时,医院全面停电,而医院自己的发电机不能供应全部医疗用电,位处海南省口腔医学中心新大楼5楼的颌面外科病房不能正常供电,护士及时将停电的情况告知了全部住院患者,引导他们做好相关准备,通知患者提前打好热水,告知他们电梯停运,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停电后,运送全麻术后患者的平车无法上到省口腔医学中心新大楼颌面外科5楼的病房,当天的3台手术术后患者回病房有困难。但是又不能耽搁影响患者的术后治疗。怎么办?高大帅气、英俊潇洒的年轻医师们挺身而出,用他们坚强有力的臂膀组成了一个“人工电梯”,患者躺在担架上,他们结实有力的手同时托起担架,为了不让病人从担架上滑下来,他们佝偻着身子尽量使担架保持水平,一边上楼梯一边观察患者的反应。从一楼上到五楼,每上一个台阶都那么沉重,每转一个弯都非常费劲,而那一股年轻的力量还是坚毅的把手术患者送到了病房。到达病房时,医师们都已是筋疲力尽,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却没有一位同志有怨言,相信谁都会在心里默默地赞一句:“够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