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医界网消息 近日,由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和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承办的“汇聚社会力量,铸就健康中国”社会办医创新发展论坛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的主要任务是梳理深化医改和发展非公立医疗、建立多元化办医格局的政策进展,介绍社会办医的经典模式,交流苏州九龙医院在政府支持下医学院牵手社会资本办医的10年历程的成功实践,探讨在顺应未来健康发展新趋势和应对健康需求新挑战中,汇聚政府、行业、医学院校及社会资本的力量,聚合资源优势,打造安全、优质、高效运营的一流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使社会办医和非公立医疗在建设健康中国和全面小康社会中发挥应有的更大作用。
全国政协科教文体卫委员会副主任、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办公厅副巡视员齐平江,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饶克勤,江苏省医改办副主任、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黄祖瑚,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章雄,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原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朱宗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院长陈国强、副院长胡翊群,上海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会长李月东、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驻会副会长赵书贵,苏州市政府副市长盛蕾,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夏芳,苏州市卫计委主任谭伟良,苏州九龙医院董事长孙曦、院长刘峰,以及来自北京、上海和华东地区的医院院长代表、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代表、协会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苏州市政府、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苏州市卫计委领导、相关部门人员等出席了会议。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驻会副会长赵书贵主持论坛开幕式,苏州市卫生计生委主任谭伟良主持论坛专题报告环节。全国政协科教文体卫委员会副主任、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苏州九龙医院董事长孙曦、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会长李月东、苏州市副市长盛蕾、上海交大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江苏省医改办副主任、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黄祖瑚分别发表重要讲话或致辞,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九龙医院院长刘峰知名神经外科专家宋冬雷教授分别在论坛上作了专题主旨报告。
张文康部长在讲话中指出,“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卫生计生系统攻坚克难,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均提前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目标,健康水平总体上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卫生计生服务的可及性、质量、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下坚实基础。随着深化医改、促进社会办医和健康产业加快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和举措不断涌现和落实,社会办医和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多元化办医格局初步形成。“十三五”期间,卫生计生工作切实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决议的精神要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统筹推进深化医改各项举措,继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整合和发挥包括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内的医疗资源的作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取得新成效。
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副司长姚建红作了深化医改的进展的主旨报告。报告指出,新医改以来,国家推进三个重点改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和一个统筹(统筹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取得进展。全国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从2008年49.01亿增加至2014年的76.48亿,增长1.56倍,卫生总费用个人负担比例由2008年的40.4%下降到2014年的33.2%。深化医改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模式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模式由追求规模效益到质量优先,群众看病就医模式由追求大医院、名专家到分级诊疗、有序就医。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郝德明在整合社会资源,提升行业服务能力的报告中说,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是全国22万多家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国家级行业组织,其成员包括民营医院,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境外独资相关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及大量的门诊部和诊所。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遵照“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精神,有序推进促进非公立医疗和社会办医发展的工作计划,即“一个重点、两个推进、三个实体、四个输送、六个平台、四项调研、三本书、三个活动和两个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