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提高患者体验度时,是否留有一丝空间来考虑医者体验度
加入日期:2016/1/5 11:10:03  查看人数: 1067   作者:admin

  这几日医护圈里有张被泪水沾湿的截图在急速转发着,截图晒着一个年轻儿科医生的心声:“今天急诊当值,被家属吼了一句‘你没吃饭关我屁事’,开始没什么,后来写着写着病史有水滴到本子上,我才知道是自己在流泪……也许只有外婆和妈在乎我是否吃过……”


  儿科医生的高强度、高压力工作环境是个不争的事实,与这位儿科医生的默默流泪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北上地区的儿科接连告急,程度较轻的医院无奈动用医者加班加点的“超能量”来度过难关,而在“超能量”枯竭时,儿科医生纷纷选择逃离,遭遇“儿科医生荒”特别严峻的医院只能是“限时限号”,更甚者就只能“关科闭户”了。


  应该说,医疗行业的艰辛不是新话题,选择医学就意味着选择奉献,但在笔者看来儿科医生纷纷选择逃离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劳动强度大、风险系数高、工资薪水低,更关键的是他们的世界缺失了被尊重感、被关爱感。


  以儿科医生为例,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最悉心的呵护,唯恐孩子受一点疼、吹一点风、受一点怠慢,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家长们对儿科医生的苛刻也就变得甚为合情合理,甚至是被视为伟大母爱的表达。这没有错,但是我们是否也将爱分一点给那些倾心倾力呵护孩子的医者呢?


  医者的午饭不是医者华丽人生的制高点,而是医者生存的一个基点,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基点却常常没有基本的保障,正是这种无助感和悲凉感“鼓动”着那些疲惫的医者决意逃离。


  话说温度计是医院最常用的器具,我们习惯了用温度计来测量患者冷暖,但却常常忽略去测量医者的冷暖。


  医者是“人”不是“神”。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现实的医疗环境,近些年从国家层面到基层医疗机构,都在想方设法改善医疗服务,努力让看病流程通畅些、让就医心情舒畅些。同理,在我们努力提高患者体验度的同时,我们是否留有一丝空间来考虑医者体验度?


  医者是医疗服务行为的主体,他们的行为受职业规范来约束,但筑牢职业规范的基础是他们对生命的尊重。但对生命的尊重是相互的,没有被尊重的个体如何来激发他们在执业过程中的敬业和担当。


  为此,我们在急切呼吁政府为解决儿科、急诊科等医生短缺现象出台各种措施的同时,我们不妨去主动触摸、主动感知医者的冷暖。


  不能苛求在遭遇疾病心情焦躁的你仍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温文尔雅,但请你在心底拥有一份敬畏、一份尊重、一份关爱。当遇到那些由于医疗资源不均衡导致的不良就医体验时,是否可以挤出一份对医者的宽容。


  人是一撇一捺相互依靠写就,医和患更需要彼此依靠,你善意的眼神、你鼓励的话语、你宽慰的姿态,或许就足矣让一个疲惫不堪的医者感受温暖,重新捡起从医的信心。

来源:雨林在线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