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8月开始,苏北医院医疗联合体正式成立,运行至今已有5个月,该医院通过“专家送医”下乡、双向转诊等方式,既缓解了就医难的问题,又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因此,为了构建现代化医疗服务体系,今后扬州市所有三级公立医院至少组建一个医联体。
发展方向
今后所有三级医院
至少组建一个医联体
“今后扬州市所有三级公立医院,至少组建一个医联体。”扬州市相关部门表示,按照现代医疗卫生健康体系构建发展思路要求,“十三五”期间,扬州市除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县(区)、乡、村四级医疗服务网络外,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模式已成趋势。相关工作人员认为,由于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培养难、留住难,为此,病患就诊的信心受到影响,还给扬州市医疗事业发展埋下了隐患。
比如,一些感冒发烧患者,因对一些乡镇医疗机构抱有不信任的态度,纷纷前往苏北等全国三级医院就诊,这就大大浪费了优质医疗资源。因为感冒发烧等常见病,完全可在乡镇医院就诊。在这种情况下,适时组建医联体既能有效推进分级诊治的效果,也能缓解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根据扬州市现代医疗卫生健康体系建设发展思路,今后扬州市将复制苏北医院医联体管理和分诊疗模式,在全市基本形成分级诊疗新机制,所有三级公立医院至少组建一个医联体。为此,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将全部加入医联体外,制定双向转诊标准,明确诊疗目录和下转病人的分级转诊范围。
简便快捷
双向转诊让病人
享受大医院就诊服务
“组建医联体最大好处,就是各成员之间将在医疗管理、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双向转诊、资源共享、大型检查类治疗项目等方面实现合作。”苏北医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作为扬州首个医联体,苏北医院医联体为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不仅在成员之间全面推行分级诊疗措施,还提出明确的医疗就诊理念——逐步实现“小病、常见病和多发病在社区和乡镇医院就诊,大病和疑难病前往三级医院就诊”新模式。
此外,为让病人享受三级“就诊直通车”服务,苏北医院医联体各成员之间还全面启动了“双向转诊”的制度。相关医疗专家介绍,所谓“双向转诊”,就是让公立医疗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协议,或选择性地实现“双向转诊”服务。即按照协议或需要,当那些基层医疗机构的病人,如因诊疗条件受限需要转院就诊时,三级医院将为基层医疗机构开辟转诊通道,并优先接收那些需要转诊的病人。
为保证病人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治疗,转诊医疗机构之间将采取最简便快捷的流程。比如病患刘某前往一乡镇医院就诊时,因需要进一步确诊,乡镇医院(医联体成员)可根据需要,直接为患者开具化验等相关病列。此时,刘某可直接前往能够确诊的大医院(医联体其他成员),直接交钱复诊。而接诊的三级医院,也将及时安排专家团队,对这些转诊病人进行会诊并拟定治疗方案。
就诊变化
9家区域医疗卫生中心
成市民看病首选
从去年8月开始,苏北医院医疗联合体运行至今,达到怎样的效果?昨天,记者前往扬州首个医联体各成员医院探访发现,前来求诊的病患数量不仅非常多,不少病患的就医心理也在逐步改变。以往只到大医院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少。
记者了解到,苏北医院医联体成员医院,主要包括高邮市三垛镇、卸甲和送桥,仪征市月塘镇、大仪镇、新集镇,邗江区方巷镇、李典镇等9家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昨天下午,高邮市三垛中心卫生院院长陈永和告诉记者,自从加入苏北医院医疗联合体后,医生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均有显著的提升。
陈永和表示,苏北医院专家不仅进驻基层医疗机构传授经验,送医下乡的专家们还深入到村卫生室,给最基层的村提供医疗就诊服务。“我们开展优质护理的病区,服务量增加了,跟病人的关系紧密了,对病区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据统计,自8月份以来,扬州市9家区域医疗中心的门诊量,同比增加10%,还给病患带来全新的就诊理念。
最新进展
第二批专家“坐诊”乡镇卫生院受追捧
扬州市从去年8月组建首个医联体以来,苏北医院先后向9个成员单位派驻专家150人次。而乡镇居民,也能像城市居民一样可在家门口享受到大医院专家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12月,苏北医院第一批专家离开坐诊基层成员医院不久,本月第二批专家再次来到了各乡镇医院坐诊。
11日,在新集镇卫生院和大仪中心卫生院,记者发现,每名苏北的医生或护士,至少跟着1—2名“徒弟”,而这些徒弟,就是当地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苏北医院的专家来到基层医院坐诊后,本地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将全程跟着苏北专家一同坐诊,并参与专家示教手术,这就大大提升了基层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
在大仪中心卫生院,苏北专家正在教当地医生如何做穿刺,如何插入静脉留置针,指导如何为患者导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本月初,一位中风患者,因为半边身体动弹不得,导致小便无法排出。见此情景,苏北医院泌尿科的专家亲自上阵,为患者调整插管位置,现场演示给当地医生观摩。医联体新政的实施,受到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欢迎,也获得了病患的好评。
专家建议
不按转诊程序就医,逐年降低报销比例
医联体最大的优势,就是医生上下流动,病人可在大小医院之间相互转诊。不过,尽管“双向转诊”有效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但新问题也接踵而至:推广双向转诊医疗措施后,一些病患通过“就诊直通车”进入三甲医院就治时,往往不愿主动出院,长期占着床位,这使得本来紧缺的医疗资源更加紧张。
为树立正确的医疗观,专家建议,调整相关报销比例。如病患通过医联体双向转诊进入三级医院治愈后,确实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可在疾病治愈后,转回原先的医疗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如患者不愿转诊进行康复训练,可强化医保政策的杠杆作用,即对没有按照转诊程序就医的病患,逐年降低报销比例,从而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