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公私机构资源失衡 社区医疗遇瓶颈
加入日期:2016/2/18 10:21:20 查看人数: 1064 作者:admin
据报道,澳门医疗发展滞后多年,公私营医疗机构同样面临人手紧张。澳门政府去年1月底开始实施新的四级分流措施,政府透过与私营医疗机构合作,将非紧急的病人分流到社区,对缓解公营医院的看病压力确有一定帮助,但亦增加社区医疗机构的运营压力,医务人员普遍感受薪酬与工作压力的不平衡,民众建澳的两间诊所亦不例外。
服务增四成感压力
因社区街坊相熟,去年初政府实行医疗分流计划,民众建澳两间诊所也被纳入到合作实体。措施实行两个月后,服务量较上年同期增加约四成。当中不乏公务员家属、轻微病徵者及长期病患者等,多为“原居就医”,显示社区医疗机构在缓解就医难问题上,确实起很大作用。
与此同时,政府又大量招聘医护人手,薪酬福利相若都较高,吸引许多社区医疗机构人士报考,对社服机构医护人资造成太大冲击,影响到原有服务质素。民众建澳理事长陈德胜表示,“民众医疗中心”原本医护人手已经不足,加上现时工作量倍翻,以致前线医护人员倍感压力。
陈德胜称,政府计划增聘500多名医护人员,令其他社团医疗机构面临极大的冲击,因民间的薪酬待遇远远不及政府,各医疗机构都要面对人员流失的隐忧。“民众医疗中心”现时延长诊断服务,医生需要轮班,时间、工作上实与医院急症室差别不大,但薪金却相差一截,已有两名医生工作不足一月就已经请辞。
他认为,长远下去并非好事,影响到社区医疗机构运作,直接对社区医疗服务质素产生影响,削弱社区医疗理念的价值,建议政府参考社服人员津助制度,以直津的方式资助前线医务人员,以稳定人资,分担政府工作,服务市民。
来源:澳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