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反应儿童就医难问题的报道见诸各大媒体,随着气温的大幅波动,各地儿童专科医院的门急诊量急剧盘升,一个普通感冒门诊从挂号到就诊一般都要5、6小时,患儿及其家属疲惫焦虑,而医院医生更是加班加点不胜负荷。儿科医疗服务供应不足、儿童看病难的问题浮出水面。
要解决儿童看病难,还得从加大医疗服务供应入手,在体制机制上破题,包括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提供儿科医疗服务。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提交了《关于建立多层次的儿童专科医疗服务体系的提案》。郭广昌称,从走访调研情况看,当前中国儿童看病难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一是儿童就诊需求持续增长,特别"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自然带来儿童数量和就诊需求的增加。二是中国儿科医生的数量却出现总体下滑趋势,每千名0至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3人,每个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日均承担的门诊人次数约为17人次。三是儿科服务由于各种困难,在综合医院被边缘化。
郭广昌表示,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还得从加大医疗服务供应入手,在体制机制上破题。具体有,政府提供针对性保障措施,保证综合医院儿科门急诊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提供儿科医疗服务;全面发挥互联网功能,高效发挥儿科医疗服务体系综合功能,探索设立儿科互联网诊所/医院。
基于此,郭广昌在其提案中做了以下三点建议:
(一)政府提供针对性保障措施,保证综合医院儿科门急诊服务。依托各级儿童专科医院和优势综合医院,横向建立儿科医疗联合体;放开儿科医生多点执业;积极鼓励吸纳民营医疗机构加入儿科医联体,并在儿科医疗服务能力上给与支撑。早日构建全域性、广覆盖、到基层的立体化分级儿科医疗服务体系。
(二)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提供儿科医疗服务,包括开办以儿科为主要服务诊所、儿科医院、与公立医疗机构合作举办儿童专科医院等,简化此类机构设置审批程序,简化儿科医生执业注册程序,适当放宽区域规划的儿科医疗机构床位限制;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与支付定点。
(三)全面发挥互联网功能,高效发挥儿科医疗服务体系综合功能,探索设立儿科互联网诊所/医院。目前0至14岁儿童的家长主要是70-90年代人,也是对互联网接受度最高的人群,完全可以普及儿童就医网上预约,甚至可通过大数据系统分析实现网络首诊,有效利用医联体充分发挥分级诊疗机制,使儿童就医更高效、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