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九江镇烟南烟桥村大榕树下,一纸结对合约的签订,让81岁的苏绪基老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未来,烟桥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岑港文将在下班后定期上门义诊,对他的健康情况进行长期、全面的个性化跟踪服务。
得到这样便利服务的不只是苏绪基,29日,九江镇启动"医相随·青年医生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活动,烟南和北村社区成为试点村居。项目资金主要由社会爱心人士"众筹"而来,让青年医生与一些相对困难的签约群众家庭,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健康服务关系,对其进行上门义诊、健康咨询管理等服务,而资金将对义诊过程中产生的消耗予以支持。
南海区卫计局方面表示,九江镇的项目结合了志愿服务的发展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心与关注,是南海区探索高效、快速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新路径和新突破。实际上,早在2014年,南海区就在七个镇街的8个社区试点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2015年则扩大到16个试点社区。今年,这项工作还将新增7个试点社区,这意味着,2016年南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将达到23个,未来还将持续扩大服务覆盖面。 文/图:张素圈
A.结合志愿服务发展模式
九江创新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
岑港文是烟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也是一名"家庭医生".2014年开始,南海区先后有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成为佛山市家庭医生式服务示范建设单位,每个社区至少配备两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以及公共卫生医生组成,他们定期免费上门为居民提供常见病、慢性病诊治以及健康咨询和指导等服务。
去年一年,岑港文所在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近100户烟桥居民提供了相关服务。29日,九江镇"医相随·青年医生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活动启动,他又成为了首批签约医生。这一次,因为有来自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烟桥村居民将享受到服务密度更大、更完善的家庭医生服务。
据南海区卫计局社区与妇幼保健科科长肖晓东介绍,此前试点覆盖全南海的家庭医生式服务,政府暂时没有针对日常消耗的专项补助经费,而南海各镇街也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在东部南海福利好的村居,上门服务过程中消耗的药品甚至还可以享受居委会二次报销的补偿制度;九江一直是人文慈善荟萃之地,则期待联合慈善的机制唤起社会对家庭医生项目的关注。
29日试点的青年医生家庭医生式服务,就是结合了志愿服务的相关探索。九江镇义工联每年负责倡议筹集资金,他们号召社会人士每捐出100元/年,就能在未来一年帮助一个就医困难的群众聘请一名家庭医生,开展4次入户医疗义诊服务以及定期的电话健康咨询服务。
居委会方面则负责汇集相对困难和需求的群众名单,义工联将帮助确定结对青年医生。青年医生、资助方代表、受助群众还需要签署三方合约,青年医生在卫生部门监管下,完成工作任务后,将会收到爱心资金对他们的义诊过程中产生的物资消耗进行补贴。
岑港文医生说,接受家庭医生服务的受助对象以慢病患者、儿童、老年人、残疾患者等为重点,这些人群亟须家庭医生上门的个性化服务与关爱,九江镇的模式为家庭医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肖晓东则认为,家庭医生根植于最基层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基层老百姓健康的守门人,希望通过这种"激励"和"签约"方式,长期、稳定地建立家庭医生与居民间的信任关系,为南海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探索新路径,未来期待升级2.0版本的"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让家庭医生式服务受到更多关注和推广。
B.家庭医生成居民健康"守门人"
南海将持续完善服务配套投入
启动仪式当日,烟桥村的大榕树下围满了村民,现场立起了医疗知识宣传架,医生们还摆起了"摊位",为村民提供医疗检查和养生按摩服务。村民意姨说,身体不舒服去大医院距离远,排队也要很长时间,即使排到了,医生往往问一两句几分钟就看完了。如今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她非常欢迎,这对村里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更是福音。当日代表村民上台签约的苏绪基老人已经81岁,儿子早故,年迈的他腿脚不便,拄着拐杖,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未来,他就可以实实在在享受到这样的福利。
站在医生的角度,岑港文则认为,除了给村民提供便利,更重要的是,家庭医生掌握了居民的健康档案,长期跟踪更加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病史,看病不需要重复病史,更不必担心过度开药和检查,小病、慢性病都能够在社区得到诊疗和调养,同时能够及时发现大病"苗头"进行转诊,"一个案例是,村里一位患有高血压的老人对病情不重视,不按时服药,我们多次上门劝服及进行心理疏导,嘱咐他按时吃药,坚持一段时间后,他健康状况好转很多,自己每天都主动来卫生服务站量血压。"
南海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朱敏华说,家庭医生式的服务,是对服务对象实行全面、连续、有效、及时和"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和照顾"的新型医疗顾问和健康管理服务。它为市民提供个性化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服务,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举措和核心内容,也是实现分级诊疗的基础。
"九江镇启动的'医相随·青年医生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活动,结合志愿服务的发展模式,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心与关注,是南海区探索高效、快速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新路径和新突破。"朱敏华介绍,2020年,广东省大部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会由目前的专科门诊服务模式转变为以家庭医生团队初诊、分诊、健康管理、防治结合、以全科门诊为主的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模式。
而具体到南海区,卫生部门接下来也将从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制度机制创新、交通工具和全科诊疗仪等硬件配置、家庭医生团队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构建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积极引导居民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家庭医生建立签约关系,使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卫生资源与卫生费用的"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