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解决“医赖”占位还需公共责任补位
加入日期:2016/4/20 11:00:21  查看人数: 1013   作者:admin

  4月18日,湘潭市第三人民医院,50岁的王湘潭待在重症监护室。护士从食堂拎来盒饭,送到床头,王湘潭吃得津津有味。2014年9月16日,王湘潭在该院就诊时突然跳楼,摔成重伤。经医院全力抢救,王湘潭转危为安。因家庭困难、无人照顾等原因,他不仅欠缴医院40多万元,还长期滞留医院,占据病床。


  在医院有这样一群人,病情已经稳定达到出院指征,却赖在医院几个月甚至几年以上,这群人被称为"医赖".目前,公立医院"医赖"现象愈演愈烈,特别是一些基层医院,已成为"医赖"的温床。在湖南湘潭某医院,一名患者滞留医院长达一年多,欠费高达44多万元,便是典型一例。然而,对于这起"医赖"行为,不仅是医院,相关部门却表示难以处置。


  在医疗资源总体仍然紧张的情况下,"医赖"行为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而且扰乱了医疗秩序。问题是,由于目前还没有有效、合理的机制来解决类似的问题,医院几乎完全处于被动。以精神病医院为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规定,精神病患者符合康复条件的,应当予以出院。但现实情况却是,经常出现家属拒绝领病人回家的事件。精神病人"医赖"成风,更凸显了医疗资源的紧张;由此也引发了精神病人规范救治率低、重性精神病人恶性伤害事件频发等社会问题。


  殊不知,"医赖"不仅侵占了宝贵的医疗资源,而且令医院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据业内人士称,几乎每一个"医赖"背后,都有一张天价的欠费单,最后很多都成了呆账坏账;几乎每一个"医赖"背后,都有一批望眼欲穿、亟待住院治疗的患者,甚至因此延误了救治;几乎每一个"医赖"背后,或多或少地都发生过和医务人员的冲突,冲突之后医护人员依然要伺候这些"医赖".


  可见,解决"医赖"占位,还需公共责任补位,实行打击、疏导、帮扶等多途并举。一方面,对于恶意"医赖"行为,医院管理者应加强法制意识,通过法律途径来寻求解决之道;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大处罚力度,不仅要追究其恶意欠费的责任,还要处罚其长期霸占病床、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另一方面,对于贫困"医赖"者,政府应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落实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救助工作的基金支付与补助,帮扶那些无治疗费、无身份证明、无责任承担机构的"三无"病患,保障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此外,探索推广医养结合模式,落实配套政策,实现社会资源最大化。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