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青岛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通过推行完善防治结合体系、强化院区秩序管理、优化诊区设施布局、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合理调配诊疗资源、改进护理服务、规范诊疗行为、创新便民服务等41项具体措施,致力于改善医患关系,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得到了群众的赞扬和支持。
目前,青岛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建立病人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门诊、临床和综合等一体化服务。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三级、二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5%。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青岛市多次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先后为12.15万居民进行义诊和健康宣传,减免费用达66.28万元。建设“青岛市医院预约诊疗服务平台”,为群众成功预约75万人次。
近年来,青岛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50元,位居全省第一,新增了老年人、儿童、高血压高危人群、精神病患者等免费服务项目,将流动人口纳入孕妇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和听力筛查范围,实现了对女性孕育期和婴幼儿的全程健康管理。目前已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774.8万份,累计服务163.2万人次。2010年3月开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青岛市累计为群众减轻用药负担14.07亿元。
从2013年起,青岛市率先将水痘疫苗首针免费接种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全力推进数字化接种门诊建设,共建成数字化门诊160个,占全市预防接种门诊的89.4%。自2012年开始实施青岛市儿童口腔疾病基本预防项目,作为全国创新性工作项目和工作模式,共为30万名儿童实施了口腔窝沟封闭和早期龋填充,有效降低了儿童龋齿的发生率。
率先开展了“养生保健进万家行动”,目前已举办了9期养生保健指导医师培训,累计培训养生保健指导医师815名,建成了16个养生保健基地(治未病中心)、188个养生保健指导门诊和8个药膳服务特色餐厅组成的养生保健服务网络。率先实施中医体质量化辨识与调养指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十二五”期间,青岛全市有3所中医医院达到三甲,5所达到二甲,新建8所中医医院、80个国医馆。率先开展了“送汤药上门”服务、中医医疗质量信誉等级评定及五标升级学科建设工作法。
今年以来,青岛市开展“和谐医患,我做贡献”主题讨论活动,进一步明确和谐医患关系中医护一方的岗位职责,进一步弘扬治病救人、无私奉献的行业精神,激励医护人员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痛苦,守护健康,以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社会的尊重。与此同时,全市所有医疗机构打开大门,在整个三月份开展“医院开放日”和“市民体验日”活动,邀请市民代表、患者或患者家属进入医疗机构体验医务工作,加强医患沟通,促进相互信任和理解,虚心听取市民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医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