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全国民营医院数量首超公立医院 13475家民营医院最怕的是
加入日期:2016/7/19 11:38:13  查看人数: 1056   作者:admin

  医道君按: 中国社会资本办医的历史并不长,在满足人们多元化医疗需求的同时,仍处于起步阶段。近日,由中国医院协会民营管理分会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协办的“2016中国社会办医峰会暨首届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年会”召开。年会透露,截至去年8月底,全国公立医院13314个,民营医院13475个,民营医院在数量上首次超越公立医院。
 

全国民营医院数量首超公立医院 13475家民营医院最怕的是.


  在国家大力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和持续深化医改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力量办医的热情和活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和释放,办医规模和服务能力将会有更大的提升。参加年会的专家认为,民营医院有四怕:一怕没人才;二怕没公平机会;三怕贴标签;四怕政策没有操作细则。


  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在论坛中表示,我们一定要承认社会力量办医是我们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赋予他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同时,在医改新形势下梁司长对社会办医提出了四个发展方向:一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医举办非盈利性的医疗机构;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和现有的公立医院错位发展,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能够更好的和公立医院形成互动和互补协同的关系;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向品牌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向康复、养老、护理、儿科,一些紧缺又有明确需求的领域发展。


  一怕:没人才


  多重利好政策是对社会资本办医的重要保障。其中,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逐步开放,让医生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也为社会资本办医机构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国际医院)为例,这家由北京大学和方正集团共同举办的大型三级综合医院,截至目前的总投资近50亿元人民币,核定床位数1800张,累计62个专业。北大国际医院医疗副院长杨雪松告诉记者,构建稳定的学科队伍,合理的学科布局是医院的五年目标。


  人才是最为重要的保障之一。全职医生、基于与北大系统其他医院共建合作模式来医院出诊的北大系统各医院医生、多点执业医生是医院目前主要的三种医生执业模式,其中,医院全职医生有300人左右,目前已经形成持久合作共建关系的专家有200人左右。北大国际医院院长陈仲强认为,人才是社会资本办医目前面临的诸多困难之一,多点执业是对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支持。在他看来,北大国际医院还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在与北大系统其他医院的共建合作模式下,实现了有组织的、有序的多点执业。


  二怕:没公平机会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改专家柯杨在演讲中援引统计数据,2005年至今,涉及民营资本办医的文件共有23个。而在北大国际医院院长陈仲强看来,相关政策的出台及落地,对社会办医而言最重要的是获得与公立医院同样公平的发展机会。


  多年来,政府对社会办医的支持文件从未间断。据柯杨统计,从2005年至今,共有23个文件提到民营资本办医,涉及人才、定位、医保等多个方面。


  如2010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通知》,不仅强调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还首次放开“独资”试点,简化并规范外资办医的审批程序,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设立审批权限下放到省一级。


  2012年8月,北京市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若干政策》,提出进一步开放首都医疗服务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在郊区新城、新的大型人口聚居区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康复、护理、中医医院;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拥有高新技术和专科优势的医疗机构。


  不过,在柯杨看来,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措施》文件更为重要:从床位标准、设备购置等方面对社会办医给予支持,明确为社会办医预留规划空间,放宽社会资本准入条件,提出“非禁即入”等多项支持。


  “从最初的默许到指导性规划,中国社会办医的政策支持体系正在走向完善。”柯杨说。


  就在上周,国务院成立了“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工作小组”,借鉴欧美,加拿大政府购买医疗服务,重点在于医保及医疗服务质量监督。在张中强看来,这对社会办医而言是利好,让民营医院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三怕:贴标签


  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如何规避逐利性,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柯杨认为,逐利性没有得到约束,可能会与医疗服务质量形成张力,“可能一时受益,不可能长期生存。”


  陈仲强告诉记者,没必要把社会资本标签化,也不要将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与逐利之间画等号。规避社会资本的逐利性,提高管理水平,改变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至关重要。“其他国家能管得住,我们也可以。大家还是要做事业的,别把社会资本标签化。北大国际医院就做了诸多尝试,如医院名称中的‘国际’两个字,是指我们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化的先进管理方式,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而且费用合理;在服务模式上,打造了‘一站式全程辅助医疗’服务模式,力求让患者一站完成多科室,尽快获得检查结果,一次解决所有问题,并在就诊全程得到辅助支持,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同时,社会资本办医的价值还有待充分体现。“目前更多优势资源仍聚集在公立医院,公立医院仍是主导地位,这种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陈仲强表示,社会资本办医除了面临补偿机制不平等等问题,另一方面,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目前也面临不足。这类医疗机构虽然数量众多,但成规模的机构仍然偏少。其次,鉴于办院时间短,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品牌认同度还不高。


  京津冀协同化发展已经上升到战略层面。在这个大背景下,社会资本同样有发展空间。


  北京卫计委主任方来英认为,京津冀协同化发展会导致人口结构的变化调整,疾病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变化和调整,“我们要把社会办医的那个‘医’开放地去看,和我们人的健康需求相关的都应该在其中。社会办医,要找最能发挥出资本活力,同时是现有医疗服务体系中相对薄弱的地方,才有生命力。”方来英表示,现在公立医疗体系里面没有实现的东西,但是人民群众存在需要,同时又更体现人性关怀,而不是医疗技术,“这一定是资本最可以活跃的地方。”


  我国还没有一部非营利性机构的核心法规,在去年举办的社会办医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上方来英就明确提出了相关问题,投资于非营利机构的税收如何解决?税收如何确定?收益如何分配?再投资如何实现?非营利性机构的生命周期如何计算?退出机制如何?退出后资产如何清算?清算资产是回报社会还是回报资本?这些问题在我国都没有明确的法律支持,解决起来就会产生很多缺陷和问题,进一步限制了社会资本办医的发展。现如今,国家仍然没有出台相关法律来约束这一领域牵涉到收益、资金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4)》中称资本的天性是为了逐利,也就是说,投资必须‘有利可图’,上市公司尤其如此,这使得医院的非营利性与资本的逐利天性之间存在着一个基本的逻辑悖论。针对这一现象,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表示,如果不对逐利性资本投资非营利性医院进行有效监管和制度约束,从长远来看,仍然只是非营利性医院的“伪发展”,即医院在经济上发展了,而其公益性被损害,最终损害公众的利益。


  虽然目前社会资本办医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政策的开放和支持,这一投资形式将成为我国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现如今紧张的就医现状有很大帮助,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公立医院产生竞争,促进双方共同发展。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样也是大力深化医改的重要之年,那么在国家政策的推广下,对社会资本办医将带来哪些影响?


  四怕:政策没有操作细则


  从近几年现有政策来看,国家十分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医。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包括人才、社会保障实现、品牌培育等多个难题仍停留在政策层面,如非公立医院因缺乏医保覆盖而无法吸引更多患者。


  北大常务副校长柯杨指出,虽然有多项政策的支持,社会办医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并没有走向完全成熟。而政策如何对接个案,一直缺乏各委办局可操作的实施细则,还不能与医疗行业实现精密对接。比如社会资本办医开展诊疗服务如何尽快纳入医保,目前仍在磨合、努力。而强调许久的社会资本办医与公立医院享受同样待遇也仍未解决。政策对社会资本办医释放了很多利好,但何时能真正落地仍是未知数。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是北京大学与北大方正集团在积极响应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时代中,采用新机制,共同举办的一所大型非营利性高水平的综合医院,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一所临床教学医院。作为院长的陈仲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资本办医在多层次需求,尤其是高层次需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社会资本办医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及多种发展方向。

来源:大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