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薪酬、职称、编制……卫计委新年发文说的内容都在这了!
加入日期:2017/1/16 16:37:03 查看人数: 1315 作者:admin
1月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及其解读,其中就全国医疗系统从业者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了新一年的部署,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要点吧!
薪酬
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同时,实现同岗同薪同待遇,激发广大医务人员活力。
部分措施: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工资制度”,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定的收支结余中,提取一定比例,在绩效工资总量外作为职工福利和奖励基金,鼓励各地积极探索超量劳动补偿机制。
对知识技术密集、高层次人才集聚、工作任务繁重的公立医疗机构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倾斜。
充分考虑儿科专业工作特点,合理确定儿科医务人员工资水平,其收入不低于本单位同级别医务人员收入平均水平。
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向一线人员尤其是全科医生倾斜,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定的收支结余中提取一定比例,在绩效工资总量外作为职工福利和奖励基金,鼓励各地积极探索超量劳动补偿机制。
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医务人员可通过兼职兼薪获取报酬。
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取消科研项目绩效、劳务费支出比例限制,探索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制等分配办法。
职称
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
部分措施:
增加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岗位比例。
对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卫生专业人才,论文、科研不作硬性规定,职称外语不作为能力要求。
编制
完善岗位设置,实行全员聘用且动态核定人员编制。积极探索开展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改革试点。
多点执业
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卫生计生人才合理流动。改革医师执业注册制度,推进区域注册,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在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方面对所有医疗机构同等对待。
更多政策
加强全科、儿科、精神科、临床心理、产科、生物安全、病理、麻醉、康复、急救、重症医学、传染病、老年医学、遗传咨询等各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妇幼保健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增加产科医生和助产士14万名。
增加卫生计生人才,要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计划达50万名,而2015年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仅培训了7万人。
在基层卫生计生人才方面,全科医生计划到2020年需达30万人以上,而目前仅有17万人,亦即要增加13万人左右。多途径扩大全科医生队伍。
来源:国家卫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