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中山3年内拟引30亿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
加入日期:2017/1/19 16:07:26  查看人数: 1060   作者:admin
  自2012年被美国摩氏公司收购至今,石岐区原市中医院旧址的发展动态一直备受关注。经过数年筹建,建于上述医院旧址的中山亚太医院一期门诊中心于去年12月12日对外营业。这也是中山首家按三甲医院规模建设的外资民营医疗机构。
 
 
  从一家空置的旧医院到如今拥有高端设备服务的民营医疗机构,中山亚太医院的发展路径,正是中山鼓励社会办医、推动医疗机构差异化发展的缩影。
 
 
  根据《中山市建设卫生强市“强基层补短板优供给”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今后中山将争取3年内引入30亿元民营资本进入中山医疗服务领域,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力争在2018年底前社会办医新增床位2000张,以缓解当前群众看病难问题。
 
 
  民营医疗机构占比达54%
 
 
  在亚太医院门诊中心,其接待前台、收费中心、休息区、便民设施、检查区等都已经基本配备齐全,犹如家庭式会所。医院拓展部负责人杨乐表示,该医院的内部装修从设计到用料全部遵循国外一线私家医院的建设标准,以温馨、舒适、简约、无污染为最主要的设计诉求。
 
 
  按照早前中山市政府的要求,中山亚太医院的筹建计划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建2000平方米的门诊大楼,提供内外妇儿、五官、肿瘤等诊疗服务;二期工程约35000平方米,包括门诊、医技、住院楼等,病床350张,初步计划2018年启用;三期工程新建约45000平方米的综合医疗大楼,层高约100米,预计5年内完成。该院院长华伦荣介绍,医院总体建成后建筑面积将达8万平方米,床位数共800张,到时将达到三级甲等医院建设规模。
 
 
  在中山,有另一家民营医院也在密锣紧鼓筹建--中山玛利亚妇产医院。与中山亚太医院不同,该院是一所专科医院。走进该医院,人们看到的环境颠覆以往冰冷的印象:粉红色的墙壁纸,光洁的防滑地板,镶嵌着风景油画的木制相框,空气中有着淡淡的清香……
 
 
  根据中山市卫生计生局的统计,截至2016年12月,中山现有登记在册的各类医疗机构726家,其中公立医疗机构有336家,民营医疗机构有390家,民营医疗机构数量占所有医疗机构数量的54%。这意味着中山民营医疗机构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公办医院数量。
 
 
  中山市卫生计生局局长雷继敏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办医疗机构的有力补充。中山通过一系列举措鼓励社会办医,就是希望在激发本地医疗发展活力的同时,还可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缓解病人扎堆公立大医院的情况。
 
 
  社会办医门槛一再放宽
 
 
  民营医疗机构数量占比不断提高的背后,是中山大力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红利。
 
 
  据悉,早于2015年,针对中山民营医疗机构现实存在的问题,经中山市政府同意,相关部门就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办医的实施意见》。
 
 
  上述政策提出了多项实质性的优惠政策鼓励民营医疗结构的发展。如,社会办医院经国家相关部门评审通过三级甲等医院的,市财政一次性给予3000万元补贴;规划和简化医疗机构行政审批;实行统一的医保政策,取消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需要正式营业满一年的限制;在融资、税收、土地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除此以外该政策还大力推动医师多点执业的实施,缓解民营医疗机构用人缺乏的问题。
 
 
  雷继敏表示,为鼓励社会办医,在放宽准入方面,政策还明确,2020年前除基层医疗机构外,政府不再兴办新的医疗机构,并严格控制市属公立医院规模,腾出更大的空间让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此外,不得对民营医疗机构在准入和发展上设置额外的条件和限制,不受数量、规模、地点、距离的限制,实行社会办医优先准入、优先选址和优先审批。
 
 
  “而简政放权方面,审批事项压缩近40%。”雷继敏介绍,“医师申请办理区域注册这一手续,之前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办理时限为30天。现在只要所有的材料齐全,一天就可以办完结。”
 
 
  “政府鼓励社会办医,我们一不愁市场,二不愁资金,如今连最令人发愁的人才问题,也以医师多点执业的方式逐步解决,民营医疗机构确实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这一系列政策红利的释放,在华伦荣眼中都是真金白银的“及时雨”。
 
 
  2018年底前新增床位2000张
 
 
  “站在普通市民的角度,只要是能够改善老百姓看病难问题的医院我都支持。毕竟多一家正规医院就意味着多一种选择,大家不用一生病了都只能往几大医院跑。”市民肖女士是一名心脑血管病患者,每个月她至少要到医院看病两次,而每一次都要经历漫长的轮候。
 
 
  据了解,当前大多数患者对传统公立医院的就医环境满意度不高,原因主要集中在公共区域轮候人员繁杂、轮候时间长、硬件设施过于僵化、人性化咨询服务相对不足等。而鼓励社会办医,对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新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撬动社会资本办医,发挥好它的‘鲶鱼效应’,将会搅动并倒逼整个公立医院改革,进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更好地满足市民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华伦荣说。
 
 
  今年“两会”期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提到,未来中山要加快建设“健康中山”,鼓励社会办医则成为实现这一大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从中山市卫生计生局获悉,今后中山将争取3年内引入30亿元民营资本进入中山医疗服务领域,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力争在2018年底前社会办医新增床位2000张,建立医学检验、影像、血透、病理、供应等中心2-3个,创建1-2家民营三级医院。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