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最高降幅99.59%!12省联盟耗材集采结果出炉(附名单)
加入日期:2023/7/25 9:39:50  查看人数: 1530   作者:admin

超高降幅又重现,万元耗材降至百元。‍‍‍‍‍‍‍‍


01

联盟砍价,平均降价超7成


7月21日,辽宁省药品及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发布《关于省际联盟补片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拟中选结果公示的通知》。

此次集采由辽宁、山西、内蒙古自治区、吉林、黑龙江、海南、贵州、青海、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2个省(自治区、兵团)参与,共涉及1260家医疗机构。

集采耗材为疝补片(腹股沟疝补片、腹壁疝补片)和硬脑(脊)膜补片。

据沈阳日报报道,集采根据材质、部位、术式等分为8个产品类别组,首年意向采购量共计12万片,占联盟省份医疗机构临床需求量的90%,涉及市场金额共8亿元。

(完整名单附文末)


此次集采共有46家生产企业报名,1710个品规参与。最终42家企业的1506个产品拟中选。拟中选产品平均降幅为72.14%,其中单品最高降幅为疝补片产品,降幅高达99.59%。按约定采购量计算,预计首年节约采购金额为5.77亿元。

从拟中选产品覆盖率看,医疗机构在用产品入围率为88.07%。

根据此前发布的《省际联盟补片类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医疗机构报送的意向采购量分为已分配协议采购量和待分配协议采购量,医疗机构在待分配协议采购量方面有较大自主权

具体而言,同分组企业降幅由大到小排序,梯度分配意向采购量,企业降幅相同排名并列且不占后续排名顺序。

剩余意向采购量全部为待分配协议采购量,由医疗机构根据自身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分配。

预计不久后,联盟地区疝补片及硬脑(脊)膜补片价格将依照集采中选结果调整,存量市场面临收缩。与此同时,对于部分中选企业而言,尚未确定的“待分配协议采购量”,仍有争取的空间


02

神经外科耗材,价格博弈即将开始


硬脑(脊)膜补片是神经外科耗材中国产化进展最快的耗材之一。

根据易联智慧云数据,硬脑膜领域的本土品牌市场份额近70%,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临床应用也较为成熟。主要生产企业包括天新福、冠昊生物、正海生物、佰仁医疗、迈普医疗、沃尔德医疗等。

同时,硬脑(脊)膜补片也是目前神经外科耗材中集采覆盖最广的一种。

除正在推进中的辽宁等12省(自治区、兵团)联盟集采外,安徽、河北、河南、江苏、山东、福建等省也曾开展硬脑(脊)膜补片集采,平均降幅多在70%-90%左右。

在今年落地的安徽集采中,中选的一款动物源性硬脑(脊)膜补片价格由原挂网价1.95万元/片(30×70)直降至440.78元/片。河北省去年开始执行的硬脑(脊)膜补片集采,中选产品均价从1.6万元降至1000元左右,平均降幅超过90%,最高降幅达到99.21%。


(图源:易联智慧云)


目前的集采覆盖率不是终点。

根据今年3月发布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今年要重点指导陕西牵头开展硬脑 (脊) 膜补片、修补耗材省际联盟采购

不仅如此,一向远离集采的诸多进口垄断型神经外科耗材,也要开始集采了。

上述《通知》中还提到,要重点指导“河南牵头开展神经外科等耗材省际联盟采购”。根据该联盟近期完成的产品信息申报,涉及品类包括动脉瘤夹、颅骨锁、颅骨钉、颅骨盖孔板、颅骨网、颅骨连接片、脑脊液分流系统、脑脊液体外引流系统等。

按照以往的集采经验,进口垄断型耗材在集采中的降价幅度整体明显低于国产占比较高的成熟产品。不过一旦开始大规模集采,原有价格体系势必难以维持。在博弈之后,高昂的神经外科耗材价格也将逐步下调。


03

国产替代,迈出第一步

神经外科耗材包括颅骨材料、脑膜材料、止血材料、闭合材料、引流材料等,其中诸多耗材细分市场由外资企业把持。不过,国产替代的第一步已经迈出。

据华创证券研报,人工硬脑(脊)膜和PEEK材料颅骨修补固定产品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此外,国产厂商在高端止血材料、可吸收医用胶(闭合材料)上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从市场情况来看,国产品牌正在打开销路。

2022年,迈普医学脑膜产品共实现销售收入约1.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8%;颅颌面修补材料3781 万元,同比增长30.90%。迈普医学7月5日在接受特定对象调研时表示,集采将加速进口替代进程,对于产品线和技术平台比较完整的企业而言,将会迎来更多机会。

正海生物近期接受特定对象调研时表示,集采导致公司的脑膜售价有所下降,但也促进了销量的增长。对于未来有可能开展的集中带量采购计划,公司也将积极应对。正海生物2022年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产品实现销售收入约1.56亿元。

据智研咨询数据,2019年我国神经外科耗材市场规模达40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81亿元,在2020-2026 年间CAGR为10%。

对于神经外科耗材的国产空白领域,国内企业想再进一步仍有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