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对于新安康复医院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该院不仅迎来了建院10周年,而且顺利通过了苏州市卫生部门的考核,成功晋级二级康复医院。作为太仓市第一家民营医疗机构,从一开始的“小打小闹”到如今的“颇具规模”,医院董事长王兵华终于可以舒一口气。
“民营医疗机构起步较晚,先天不足,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发展速度,与公立医院有着不小的差距。”王兵华介绍说,新安康复医院刚建立时,由于在税收、土地、水电费等执行标准上与公立医院不同,加之医院规划不明晰、发展定位不准确,导致经营艰难。“一开始我们盲目追求大而全,内科、外科、儿科等科室一拥而上,没有自己的特色。在服务对象定位方面也脱离实际,希望服务上海、苏州、无锡等周边大城市,忽略了做强太仓本地市场。”王兵华表示,经过多年的摸索发展,他们逐步认识到民营医院要想做大做强,必须闯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
2013年开始,新安康复医院开始调整经营思路,明确发展定位。“我们明确了医院首先要做大做强康复主业,在此基础上确定医院重点发展老年护理、康复、重症康复三大板块业务。”王兵华表示,明确定位之后,医院立即对环境进行改造,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和康复设备,同时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开展密切合作,康复治疗特色日渐明显,康复治疗尤其是重症康复治疗成为新安康复医院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和新安康复医院一样,今年同样迎来建院10周年的仁慈医院也在多年的探索中认定,民营医院要做大做强,必须做强主业、做出特色、做优服务,走特色化经营之路,与公立医院错位竞争谋求发展。“我们医院重点发展手足外科、泌尿外科等特色专科,尤其是断指再植技术成为一大特色。”仁慈医院总经理林剑明表示,由于人们普遍对民营医院认识有偏颇,这也制约着民营医院的发展。“我们和公立医院没办法拼规模、拼技术、拼人才,但是我们可以拼价格、拼服务。”林剑明表示,仁慈医院坚持定期到周边社区开展义诊活动,将健康理念和服务送到居民家中,同时定期和社区居民开展各类联谊活动,主动承担老年人免费体检工作。在提供这些健康服务的同时拉近了与市民之间的距离,让优质的医疗服务惠及百姓,同时也收获良好的口碑,为医院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太仓市的民营医疗机构从一开始的“蹒跚学步”到如今的“羽翼渐丰”,在重重困难之下闯出了一条“突围”之路。截至目前,太仓市已有民营医院5家,民营门诊部及诊所58家,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5个,民营医疗机构占比约30%。
“民营医疗机构作为医疗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和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民营医疗机构的存在可以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且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还可以激发医疗市场活力,侧面推动公立医疗机构发展。根据国家进一步深化医改和发展健康产业的要求,太仓市将进一步扩大社会办医规模,重点发展护理、康复、中医和其他具有专科特色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