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张阳:民营医院一样铸就金字招牌
加入日期:2014/10/14 16:37:24  查看人数: 1088   作者:admin

前不久,在“创业中国腾飞鹤城--万达杯·2014鹤城创业骄子”颁奖典礼上,来自北京的三博脑科医院院长张阳获得了2014鹤城创业骄子称号。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张阳很兴奋,对家乡这些年的变化更是赞不绝口。作为一位敢于创新、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民营医院管理者,张阳管理的三博脑科医院,成立八年来,已成为行业内的翘楚。其经验可供类似的民营医院借鉴。

定位:远见卓识成就三博
  民营医院定位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许多民营医院存在定位尴尬的情况。在有意投资办医时,张阳院长就意识到:投资办民营医院,最重要的是搞清楚办院模式。当时,有两种社会资本办医办院模式极为普遍。一种是 “广告医院”模式。资本、老板、广告,是这种模式的3个核心要素,当前这种模式已经席卷全国各地。尽管红极一时,但张院长认为这种模式因为缺乏技术和社会责任感,必然不能持续稳定发展,终将遭到淘汰。另一种是技术含量高,但办院目的是追求高额利润,只为极少数人或某个特定阶层服务,打造高端、豪华、贵族式医院,这也不是社会最需要的。
  张院长说:办院模式是否有价值,在于它能否持续稳定发展,是不是具备可复制性,是不是服务于普通老百姓。而且,民营医院想要与公立医院在同一市场环境下求生存,在规模、人才、医疗设备和医疗水平等多方面还有诸多差距,是鲶鱼与鲨鱼的区别。如果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具有相同的定位,则很难有优势而言。基于这些考虑,在2004年的春天,张院长清醒地意识到:面对公立医院在政府补偿机制下的强势竞争,综合考虑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三博的出路在于面向普通老百姓的高端专科--神经专科医疗领域。这种想法与参与创办三博的几位知名专家不谋而合。
  依据张阳院长为首的管理层为三博绘制的蓝图,三博采取“小综合、大专科”的与公立医院错位竞争策略,将医院的业务主体锁定在神经专科这一领域,专科再细分功能神经外科、癫痫外科、颅底外科、脑血管外科、幕上肿瘤神经外科、脊髓脊柱神经外科、神经内镜外科、小儿神经外科八大神经外科亚专业,以及神经内科、神经康复、神经病理、神经影像、神经心理等相关专业,创神经专科特色品牌,专练“头上功夫”,通过走高端专科发展线路,凭借雄厚的专家实力、国内领先的医疗技术和全新的服务理念,循序渐进,最终奠定了三博在医疗市场及本行业内的地位,在神经学科领域里独树一帜。通过八年的发展,三博已成为一家手术质量达国际先进水平、年手术数量在北京市乃至全国排名领先的神经专科医院。实践验证了张阳院长精准的定位策略:“高端专科服务于普通老百姓”是三博脑科医院扬帆起航于蓝海的舵。
  运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张阳院长不仅是富有远见卓识的投资人,还是一位具备现代化管理理念和卓越领导力的管理者。
  专注于高端专科--核心技术优势--保证医疗品质--优质服务患者--获得收入,三博的盈利逻辑链条清晰而连贯。从第二个月起营业额开始逐月递增。手术量连续几年在北京市位于前列的骄人业绩,保证了医院稳定而持续的利润回报。2011年度总收入实现1.53亿,向国家交纳利税约3500万。
  关于三博的运营,张阳院长的精辟总结是:让患者和医院双赢就能保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患者至上”是三博参与市场竟争的致胜之本。这在医院从临床到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了体现。针对以患者需求为服务中心的方针,三博制定了“360度全程医疗服务流程”,对各就诊环节、各相关岗位的服务都设定了具体要求。医院设立了“咨询中心”和“服务中心”方便患者就医。开设了电话预约及咨询服务, 随时解答患者问题,缩短就诊时间。并且开通了网站及远程会诊中心以扩大服务区域。


  为了实实在在地减轻患者负担,三博推行了合理的收费结构,各项医保诊疗收费标准与北京其他三级医院持平或略低,同样难度、同样疗效的手术,在三博花的钱会比北京其他国有医院少。合理的收费与良好的医疗质量两者的有机结合,更进一步突显了三博“让更多的人得到更好的服务”的理念。
  即要保证医院的医疗品质又要赢利空间,为化解这看似两难的选择,真正实现医院和患者的双赢,三博对收费结构进行了控制和调整,降低了药品和医用耗材的收费比重,临床上可用可不用的花费尽量避免,能少用的就少用。对昂贵的药品和医疗耗材少用或不用,将正常用药价格调低,避免了滥开药、开贵药的现象。除了倡导不滥用药,三博每个月会对科室和医生个人的用药情况进行考评,对非正常用药进行质询和预警。这样,将患者的药品费用比例压缩到只占总费用的15%左右。
  不卖药,不卖贵重耗材;卖技术,卖服务。追求手术治愈率,强化护理水平,提供优质服务--三博“以技养医”的战略体制凸显了高端医疗技术的价值。张院长说,多卖药对患者没好处,对医院也没好处。如果医院仅靠卖药生存,只能成为药厂的打工者。只有提高技术收费,才能体现医院的价值。他认为,三博追求的是医院价值的最大化,而不是利润的最大化。把经营医院当生意做是长久不了的,信誉和品牌才是最重要的。不搞“以药养医”的三博,靠技术吃饭。这意味着,医生要想多拿奖金,既要多做手术,又要提高服务质量。这与新医改提出的“以技养医”相一致。在公立医院司空见惯的“红包”现象在三博也彻底绝迹。几年来累计拒收“红包”1200余起,总金额达634余万元。对于特困患者,医院还实行5%费用减免政策。多年来累积减免费用达238余万元。
  张阳院长这些在管理运营上的举措,让三博即保证了良性运营,又获得患者口口相传的金口碑,实现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丰收。由于看好三博的业绩,目前所有在京设有分支机构的世界级投行都找张院长谈过,希望为三博融资。未来,三博将借鉴商业连锁运营的扩张和管理模式,尝试多地设点复制成功经验,通过建立一整套统一规范的医疗管理标准体系,以标准化作业方式确保高水平的服务质量和高效运营,进一步提高三博品牌的号召力。
  技术:三博战略的制高点
  无疑,技术是三博赢得市场、赢得口碑的一把金钥匙。执掌三博这把金钥匙的就是由一批国内知名神经学科专家组成的高水平的医疗团队。张阳院长深谙此中道理,三博的经营理念自建院始便定格为:技术、品质和服务。一流的专家团队是技术的保证,而技术能吸引客户群和赢得市场,再通过管理运营,保证医疗品质,并提供良好医疗服务。
  神经学科历来是公认的医学界“高精尖”领域,完成14000台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死亡率低于1%,即使用国际先进水平1、5%来衡量,三博凭借其精湛的技术已经多挽救70人的生命。在一次次对生命的争夺中,三博也因此获得生存和成长的力量。当患者从三博脑科医院绿色的接诊台前被分流到病房或手术室,专家们就开始周而复始地以爱心、胆识和技艺进行加减法演算--病痛的减法,口碑和希望的加法。极高的治愈率和极低的死亡率,佐证了三博在国内甚至国际名列前茅的手术质量。所治疗的病人92%来自北京以外。医院的医疗服务范围已辐射到全国各地及中亚、欧美等地区。其中65%左右的就诊患者都是慕名而来,三博医疗团队的医疗品质和服务品质由此可见一斑。
  “优秀的人才决定三博的未来”.张阳院长深知作为一家致力培育品牌号召力的医院,不仅关乎医院生存的技术水准和医疗服务由人决定,更关键的是未来医院品牌的构建同样决胜在人。三博从开业之初就强调人才的作用,以市场定待遇,在人尽其材的同时,也使其获得透明而优厚的回报。为催化人才成长,使三博的医疗技术紧跟国际最先进水平,三博启动了为部分技术骨干提供赴国外知名神经学科医学中心进行短期培训和长期进修计划,每年医院为此投入数十万元。目前,已有十余位中青年骨干从国外学成归来,效力于临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技术高超的医疗“高手”,还需要给他们配备先进的“武器”.为此,三博将近70%的投资用来购置世界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精密显微外科手术器械。其中有德国最先进的手术显微镜及手术实时监控系统、英国牛津癫痫定位及术中脑神经监测系统、瑞典Lakesell立体定向治疗系统、美国Leadpoint微电极记录仪和射频仪等、芬兰产最新型号306通道全头型脑磁图系统等。这些先进的器械保证了手术的精确和安全。目前三博有6个病区,每个病区都配备了国际一流设备。
  医技过人、装备先进的三博并不保守,作为卫生部神经外科医师培训基地,三博每年举办各类学习班,历年来,已培训了300余名基层神经专科医师,有效地向全国各地进行了技术辐射。对此,张院长的解释是:三博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共同促进神经科学事业发展才是最高目的。这也是三博最初建院时所达成的共识:三博使命--发展中国神经科学事业。正是这一点,使得三博挣脱了民营医院光图盈利的旧观念桎梏,具备了与众不同的人文精神。
  发展:医、教、研三驾马车驱动学院型医院
  自三博建立,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三博、将三博打造成国际顶级的神经专科医院是张阳院长这些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三博的经营,在他看来,不仅是一项事业,更是在中国医疗改革的背景下,对民营医院发展新途径的一次探索。作为一名民营医院院长,张阳院长深感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人才、教学和科研是民营医院发展的一大软肋。民营医院在科研立项、申报资金、医生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限制,严重制约了民营医院做大做强。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让三博获得更广阔的腾飞平台,以张阳院长为首的三博管理层经过思考、求索、求证后,将三博的核心理念定位为“博医、博教、博研”,医疗是发展的根本,教学、科研是三博腾飞的翅膀,探索了一种“学院型民营医院”的新模式。201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在三博正式挂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导了此事,这是北京市首家民营医院被正式纳入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教学体系。
  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张宗久司长在挂牌仪式上说:“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加入首都医科大学,创建了大学直属医院型的民营医院的模式。积极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同时,也为建设规范化的学院型民营医院开拓了新的思路,为民营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博纳入首医体系后,打破了发展瓶颈,在科研立项、申报科研资助资金、医生职称评定等方面获得了更大的空间。2011年,医院的神经外科成功获批卫生部国家重点专科,新增2个硕士生带教点;在各类国家级及省部级、市级科研项目的角逐中,三博成为佼佼者,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包括了栾国明教授、于春江教授的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科技部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项目2项以及其他国家、省部市级科研项目83项,临床医疗人员几乎人人都有机会参与科研。为鼓励科研创新,张阳院长还在今年设立了“三博科研基金”,医院投入40万元资金,专款专用,重点资助中青年科技人员的临床特色诊疗技术研究。
  未来,三博将在打造“学院型民营医院”品牌之路上不断前行!张阳院长在现行医疗体制内,以一个新医改先行者的姿态,带领三博团队,在三博的发展史乃至民营医院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