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明区计划增设12家民营医疗机构,类别包括中医、牙科、康复等,同时还鼓励各级社会力量开设医院或诊所。区卫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社会办医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但部分领域可能没有人员申请。
业内人士则表示目前社会办医仍困难重重,希望能有更多政策支持。
利好:
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宽
根据今年2月印发的《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佛山市高明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及近日区卫计局官网发布的《佛山市高明区2015年度增设医疗机构公告》可看出,今年高明区在放开和鼓励社会办医上力度明显加大。
如相关文件规定,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均向社会力量开放,取消对社会力量举办二级及以上医院的类别、级别、数量限制,港澳服务提供者申请设置医疗机构及申请设置二级以上民营医院,每月1~7日的工作日可提交申请材料;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康复医院,在平时工作日均可提交申请材料; 鼓励具备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个人申请设置诊所等。
“除了申请者、申请范围、发展空间的扩大之外,我们的受理时间也增加了。往年我们只是一年两次增设民营医疗机构,即只有两个时间段可申请。”区卫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而如护理院、康复医院等,以前并没有相关的设置规划,社会力量想进入也难。目前重点鼓励建设康复医院和有技术的人才开设诊所,尤其儿科诊所,社会需求较为强烈,单靠公立医院难以满足需求。
现状:
社会办医仍不容易
尽管如此,不少业内人士则坦言社会办医仍是困难重重。
“就政策来说,近年来,国家对社会办医的条件是放宽了,这给市场的信号是积极的。但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总是遭遇落地难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常常出现很多的梗阻,这也成为民营医院发展的一大影响因素。”明城华立医院院长杨峻厚表示,就自身业务能力来说,作为基层民营机构,业务量较少,医生缺乏所需要的临床经验,整体看病水平不高,也制约着医院的发展,反过来也留不住优秀人才。
区卫计局有关负责人也坦言,即使市场进一步放开,预期效果也不会太理想,高风险、大投入、人才队伍不稳定、市场局限是主要影响因素。以护理院为例,此前开放了两次都没人申请,而且办理水平没等级要求。“撇除硬件配套不说,人才队伍作为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在现今的医疗体制下,相对公立医院而言,民营医疗机构的提升机遇、空间等较少,吸引力不高,人员梯队不稳定。也正是这样,医院自身培养人才的信心不足,最终就恶性循环。”该负责人说,民营诊所的开设条件简单些,但要保证技术优势,因为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导致收费较高。
期盼:
政策适当向民营医院倾斜
区卫计局上述负责人建议,社会办医首先要做好角色定位,比如高端化、特色化。“否则与公立医院进行同类竞争,地位尴尬,优势不明显甚至呈现劣势”。
对此,佛山健翔医院院长龙翔宇表示认同。他说,纵观目前全市的民营机构,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患者的接受度也在增长。但是,以传统营销模式经营的民营机构过得不算好,而以建立品牌、做大规模为发展模式的倒还不错。
“除了品牌、规模之外,差异化的角色定位是必须的,同时经营理念需跟医疗行业相一致。以前常说的差异化发展,通常是高端化、服务水平高,我认为更应该是专科化,掌握当前公立医院哪方面发展得不够的,以此起步,发展会更加稳妥些。”他说,政府部门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标准要求也应适当放宽,因为公立与民营起跑线不一样。比如,在医保总额分配上有所加大;在医师多点执业制度的推行上,让人社部门也进行相应的政策跟进;在民营医院人才培养上,多给成长的时间等。
杨峻厚则希望,政府部门在加强行业监管、设立退出机制的同时,在各种政策优惠扶持上对民营医院也能如同公办医院一样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