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蓝村中心卫生院借助医改东风,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在硬件、软件及内部管理等建设上,诠释着“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的蓝村内涵。
为了能让患者更好地就近接受治疗,解决患者看病东奔西跑、既费时又费钱的问题,蓝村中心卫生院完成了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并配备了五分类血球,胃镜室重建并启用,增设五官科GEM耳鼻喉综合治疗台及妇科阴道镜各一台,引进了数字胃肠机、DR先进医疗设备,增设了中医科,实行了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信息化平台、远程会诊平台等,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使门诊量、住院病人数明显增加,解决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维护了群众利益。
在即墨市医院的帮扶下,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与业务骨干人员,逐步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制定了一套符合本院发展实际的医疗规章制度,并将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随着人才队伍的壮大,卫生院先后开展了翼状胬肉+角膜干细泡移植、微创取钢板、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子宫肌瘤、卵巢良性肿瘤等手术,并开展了液基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检查,通过学习、使用下沉基层的优质医疗资源,计划利用三年时间逐步接近或达到二级医院水平,进而缩小城乡间医疗水平的差距,形成“半小时优质医疗圈”,不但为危重病人救治赢得了时间,还进一步降低了病患家属开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卫生院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转作风、正行风、树新风,教育广大医务工作者廉洁行医、文明用语、热情服务,让群众得到文明周到的服务,明明白白消费,杜绝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院还对出院病人进行全覆盖式回访,让就诊的患者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政策以来,打破了“以药养医”的现象,卫生院制定“双控”措施,限定了人均费用及医药比,使卫生院医药比控制在48%左右,防止了过度医疗、大处方、乱用药现象;医生工作站的启用,形成了“挂号-看病-交钱-拿药”一条龙服务,改变了重复排队、拥挤、杂乱的就诊状况。
随着医改的深入,调动职工积极性尤为关键,该卫生院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并将内外科各自分为2个小组,对各组进行独立考核,通过2组人员的竞争,大幅度提高了医疗水平、服务水平。同时还让干得好的职工得到相应的回报,提高职工干好工作的积极性。
对基层医疗工作者而言,要想让群众真正地满意,做好公共卫生服务首当其冲,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重点人群的控制、随访、入户调研、义诊等使农民“未病有人防,得病有人医”,真正为群众带来实惠。乡镇卫生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卫生院将会得到跨越式发展,群众的满意度也将从“最不满意”变为“最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