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标准
本次设计的10人医用空气加压氧舱要求:双舱四门式医用空气加压氧舱结构,总体建造水平达到国内最先进水平,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检验、验收等必须依据和符合(或高于)下列标准:
1.TSG 24《氧舱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TSG 2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GB/T 12130《医用空气加压氧舱》;
4.GB/T 150《压力容器》;
5.符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求。
二、技术规格参数
(一)舱体部分
*1.结构形式:双舱四门舱体。
2.氧舱规格要求:舱体直径为2400mm,长度为7500mm。
3.工作压力0.2MPa。
4.治疗人数:10人 其中治疗舱6人,过渡舱4人。
5.人均舱容≥3m3 。
* 6.舱门形式:一次冲压成型高强度薄壳门。锁紧方式:低压自动锁紧。
* 7.舱门透光尺寸及数量:透光尺寸:(高×宽)1400×700 mm。数量4套。
* 8.照明方式及数量:冷光源外照明,采用球面照明窗,数量6个。
9.观察窗尺寸及数量:透光直径160mm,数量6只。
10.摄像窗数量:2个,治疗舱、过渡舱各1个。
* 11.递物筒数量:2套,透光直径300mm,治疗舱、过渡舱各1套。采用回转快开门递物筒,确保安全可靠。
12.舱内座椅及数量:高压氧舱专用座椅(外罩:阻燃等级≥B1级),共10个。
13.吸氧装具布局方式及数量:采用壁挂式吸氧装置。治疗舱8个,过渡舱4个。
*14.舱内装饰的设计采用手术室理念,两侧内壁无夹层,减少细菌残留。金属材料选用1.5mm镀锌冷轧钢板,表层静电喷塑,高强度,抗磨,抗撞,阻燃等级为A级。
15.舱内地板采用彩色高档防滑地砖铺面。
16.舱内配设吸痰装置 2套: 治疗舱、过渡舱各1套。
17.舱内配设急救供氧装置2套: 治疗舱、过渡舱各1套。
18.舱内配呼吸机气源装置2套:治疗舱、过渡舱各1套。
* 19.配设生物电无损导联装置接口2套:治疗舱、过渡舱各1套。
20.舱内配全方位拾音对讲装置2套:治疗舱、过渡舱各1套。
21.舱内配无触点感应式应急呼叫报警装置2套:治疗舱、过渡舱各1套。
22.每舱室均设置自动泄压安全阀2套,并配手动紧急卸压装置。
(二)操作控制台
操控方式:机械手动控制+电动遥控
1.加减压(手动)操作阀门4套。
2. 电动遥控装置4套。
3.供排氧操作阀门4套。
4.压力显示系统7套。
5.智能声光报警式测氧仪2套。
6.氧舱专用双工对讲机1套。
7.数显温控仪2套。
8.音乐播放器1台。
9.应急电源(SD1000)1台。
10.单人吸氧动态显示仪10位。
11.急救供氧装置2套(流量计、急救截止阀)。
12.采样流量计2套。
13.吸氧计时器2套。
14.雾化控制器2套。
(三)压力调节系统
1.空压机:静音型螺杆空压机,2台,排气量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2.空气冷却系统:冷冻式干燥机2台。
3.空气净化系统:采用优质气水分离器、空气过滤器进行多级过滤,保证进舱气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4.储气罐:设计压力1.5MPa,最高工作压力1.4MPa,容积5m³,2台。
5.系统管路及阀件等符合新标准要求。
(四)呼吸气系统
1.呼吸气体供应装置:采用低阻力供氧方式,配低阻力呼吸调节器、传感、供氧缓冲包。
2.排氧方式:缓冲式舱外排氧。
*3.舱内吸氧装具采用多功能吸氧装置,并配置医用氧舱雾化吸氧装置10套。
4.氧源:氧气汇流排 □
院方液态氧 □
5.系统管路及阀件等符合新标准要求。
(五)舱内环境调节系统
1.空调:采用海尔壁挂分体冷暖空调。治疗舱1.5P 1台,过渡舱1.5P 1台。
2.送风方式,采用永磁耦合感应传动。
(六)电气控制系统
设立独立式配电系统,采用漏电保护器和隔离变压器双重安全保护,双电源自动切换。
(七)监控系统
1.采用数字高清摄像机:2台,其中治疗舱1台,过渡舱1台;50寸液晶显示器1台。
2.监视画面经由硬盘录像机,将每个摄像机画面显示于监视屏上。
(八)消防系统
1.按GB/T12130-2005《医用空气加压氧舱》标准之要求,各舱室均配置水喷淋消防设施,要求喷水强度不小于50L/(m².min),喷水动作响应时间不大于3s,并在操作控制台及舱内醒目位置设置快开式气动控制阀,以确保紧急状态下使用。
* 2.采用细水雾灭火系统。有效灭火降温。
3.配备满足消防要求的消防水罐。
(九)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
1.安全阀:治疗舱、过渡舱配置安全阀各2只。
储气罐、消防水罐配置安全阀各1只。
2.递物筒配装压力锁定、低压自动开启装置各1套。
递物筒配装压力显示仪表各1套。
3.压缩机配装超压自动停机、低压自动复位装置。
4.各舱室内、外应急卸压装置各1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