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您当前的位置 > 产品展示 > 超声影像 > X线CT

  KP系列超高频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
 

  安科数字 X 射线摄影系统 ASR-6850P
 

  ANATOM A200Es 全数字化平台“玲珑”32 层 C
 

  TURBOTOM 2400 CT
 

  双立柱 Galaxy DR 550
 


产品简介

GalaxyDR550系列是基于多年行业经验和技术积累,精心打造的新一代全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拥有全部核心部件的自主知产权,性能参数处干业界领先地位。经典的结构,高性能的配置,强大的软件,保证设备持续、稳定和高效的运行。



参数指标
1 无线平板探测器
1.1 闪烁体材质 碘化铯
1.2 像素尺寸 139um
1.3 有效区域成像 430mm*430mm
1.4 空间分辨率 3.7 Lp/mm
2 高压发生器
2.1 输入电压 220V
2.2 最大电功率 54kw
2.3 最大管电流 630mA
2.4 逆变频率 500KHz
3 球管
3.1 焦点 0.6mm/1.2mm
3.2 阳极热容量 300kHU
机械系统
4
4.1 床体水平运动范围 1900mm
4.2 球管垂直运动范围 1280mm
4.3 限束器 可视化摄像头
4.4 近台操控 超灵敏液晶屏
工作站
5.1 操作系统 Windows


  OPERA 32 X 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 多层螺旋 C
 


应用程序

OPERA 32 是一种支持全身成像多层螺旋CT 系统。该系统采用了我们创新的去金属伪影功能和双倍重建功能,旨在推广医生在系统使用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以此来协助诊断。本系统提供的高级功能由授权人员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产品性能




特点
高级多层螺旋 CT 扫描仪OPERA 32 在一个紧凑的系统里提供了优质的多层螺旋 CT 性能。它加载了诸多优秀技术来优化使用者的操作过程和临床扫描图像。
-人体工程学安全设计综合减少患者受线剂量本机架的特点是在设计上加以创新,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扫描体验。在保证用户安全性的前提下,提供良好的操作性和使用体验。全身无遮挡的 700 毫米孔径和 420 毫米宽的扫描床,可使患者全程无需调整躺卧姿态,即可确保舒适的扫描过程。OPERA 32 的占地面积精小,保证如此紧凑的使用空间内,完整完成 CT 扫描过程。充分考虑电源需求,降低了医院的运行成本,同时减轻了对环境的影响,做到绿色环保。低 kV 的扫描模式提供,直接减少患者受线剂量,为患者获得可以接受的图像质量同时,可以明显减少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X 射线辐射剂量的变化和 mA 的变化是线性关系,但却与 kV 平方的变化为线性关系,也就是说降低 kV 比降低 mA 在降低辐射剂量的效果上更明显。本系统秉承绿色理念,
综合考虑不同扫描模式,为医生提供更多选择。
–新式的探测器模型
–自适应毫安与金属伪影减少通过更低的辐射剂量,新式的探测器模型提供了允许医生为所有患者进行更安全的 CT 检查。较大的 X射线吸收系数,做到更低剂量成像。同时实现更高空间分辨率成像,较少电子噪声影响。这种新式的探测器模型,增加了商业模式,提供用户更多的选择。独特的自适应毫安扫描模式,简化复杂的协议设定,并为医生和患者提供良好的图像结果。金属伪影减少是另外一种改善图像质量技术,是一种通过复杂算法来减少图像中的金属伪影,改善植入物的可视化和支持骨和邻近的软组织,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帮助医生诊断。



产品参数


X 射线发生器
X 射线管组件的主要组成:由管芯、管套、灯
丝电路、高压电路、循环冷却系统等几部分组
成。
GS-30721KD/B-240H 3.5MHU
本球管是 140mm 、150kV、最大阳极热容量
3.5MHU。
球管的标称焦点:
0.7×0.8&1.2×1.4
加载因子:
小焦-120kV,100mA
大焦-120kV,200mA
最大阳极冷却速率:
8750W
标称 CT 阳极输入功率
小焦-29kW
大焦-48kW
标称 CT 扫描功率指数:
小焦-29kW
大焦-43kW
GS-50721KD/B-421H 5.0MHU
本球管是 140mm 、140kV、最大阳极热容量 5.0MHU。
球管的标称焦点:
0.7×0.8
1.2×1.4
加载因子:
小焦-120kV,100mA
大焦-120kV,200mA
最大阳极冷却速率:
8900W
标称 CT 阳极输入功率:
小焦-28kW
大焦-48kW
标称 CT 扫描功率指数:
小焦-28kW
大焦-45.4kWOPERA 32
X 射线探测器
图像重建计算机
•探测器类型:
固态探测器
最低配置:
•探测器数目:
720 个通道×24 个元素/816 个通
CPU 性能:intel i5 四核
道×24 个元素
GPU 性能:NVIDIA GTX1650 以上
探测器覆盖范围:19.2mm
内存大小:≥16GB
像素尺寸(投影至旋转中心):
磁盘容量:≥1TB
中心 16 层:0.648×0.6mm
边缘 8 层:0.648×1.2mm
扫描角度:46.5°/52.03°
扫描视野:450mm/500mm
液晶显示器
层厚:轴向 0.6,1.2,2.4,4.8,9.6mm
•最低配置:
螺旋 0.6,1.25,2.5,3.75,5,7.5,10mm
屏幕分辨率:1920x1080@60Hz
采集矩阵:720×16/816×16
类型:液晶彩色
探测器物理排数:24 排
对比度:1000:1
尺寸:27 寸
X 射线管组件电气参数
诊断/预览:预览
GS-50721KD/B-421H 5.0MHU
最大峰值电压:150kV
峰值电压包括:60、70、80、100、120 和 140kV
图像显示
阳极对地(最大值):75kV
•磁盘:
阴极对地(最大值):75kV
–原始数据
最大 X 射线管组件功率:42kW
–图像数据
•图像存储接口
GS-30721KD/B-240H 3.5MHU
网络接口:有线 TCP/IP
最大峰值电压:150kV
电子接口:光驱
峰值电压包括:60、70、80、100、120 和 140kV
•图像矩阵:
阳极对地(最大值):75kV
1,024 × 1,024 (max.)
阴极对地(最大值):75kV
•图像检索
最大 X 射线管组件功率:42kW
–方法:
屏幕上的菜单
–模式:
图像、系列和患者
•显示功能: 软件控制
•多帧显示
•信息显示:用户可自行调节选择
X 射线管组件温升
•图像分页显示
GS-30721KD/B-240H 3.5MHU
单幅图像、当前页面,整个序列
最大阳极热熔:3.5MHU
阳极最大冷却率:8750W/12250HU/s
阳极连续耗热率:3500W/4900HU/s
图像处理
GS-50721KD/B-421H 5.0MHU
•扫描图处理
最大阳极热熔:5.0MHU
–切片位置显示
阳极最大冷却率:8900W/12460HU/s
–图像位置显示:
阳极连续耗热率:5600W/7840HU/s
显示扫描建像位置
数据处理
•重建矩阵: 512 × 512 和 1024 × 1024
•建像性能:最快图像重建速度:16 幅/秒OPERA 32
•CT 图像处理
剂量管理
–指针
•CTDIvol(或 CTDIW)在 z 方向上的几何效率
-图像 FOV 缩放
•符合 Dicom 标准的剂量报告
-图像建像中心移动
-图像窗宽窗位调整
-ROI
图像传输
·形状:点,矩形,多边形,椭圆形,圆形
•Dicom 存储 SCU
·处理:平均值,标准差,面积,最大值,最小
·显示:
最高 16/image
-控制
·旋转,翻转
MPR 图像处理
-测量
可以快速获得高质量的 MPR 图像,操作方便。
直线,角度尺寸
•MPR 渲染
-注释
–剪切
文本,图形,箭头
•MPR 体积渲染
-图像滤波
–最大强度投影(最大 IP)
-黑白反转
–最小强度投影(最小值-IP)
-CT 编号显示
–CPR 曲线
-标记显示
•电影显示
•原始数据处理
–数据导入/导出
基础功能
–锁定/解锁
患者浏览
–数据重建
患者登记
–数据删除
扫描模式
图像浏览器
MPR (多平面重建)
扫描屏幕工具。
扫描参数编辑
扫描采集
图像四角信息编辑
离线重建
扫描协议管理器
关机
系统状态信息
空气校准
信息管理
诊断报告
注:具体功能参见产品手册



  S15P 1.5T超导磁共振
 

  uCT 520
 

CT配置清单

序号

配置

1. 

扫描机架

1.1. 

球管

 

阳极等效热容量4.8M

1.2. 

时空探测器

 

40排探测器模块

 

0.55mm探测器厚度

1.3. 

高压发生器

 

高压发生器最大功率:42kW

1.4. 

扫描机架

 

扫描机架孔径:70cm

 

机架倾角±30°

 

机架内置数字显示屏(DDP)

 

机架遥控手柄

1.5. 

系统最快扫描转速

 

最快扫描转速0.75秒每圈

1.6. 

呼吸导航系统

1.7. 

具备机架旁摆位功能,技师可在机架旁进行升降及进出扫描床操作

1.8. 

具备远程遥控摆位功能,技师可在操作台进行升降及进出扫描床操作

1.9. 

具备A/B快捷键摆位功能,技师可按住快捷键,一键将检查床调整到预设高度与床面位置

 

 

 

2. 

扫描

2.1. 

患者扫描床

2.2. 

床附件_床垫

2.3. 

床附件_头扫描组件

 

床附件_头托

 

床附件_头托垫

 

床附件_头侧垫

 

床附件_U形头托垫 

 

床附件_头垫

 

床附件_冠状位头托

2.4. 

床附件_延长板组件

 

床附件_延长板

 

床附件_延长板垫

2.5. 

床附件_四肢辅助组件

 

绑带

 

头臂托

 

膝关节垫

 

 


3. 

操作控制台

3.1. 

操作控制台

 

具备控制CT扫描,图像后处理,存储图像等功能

3.2. 

显示器

3.3. 

键盘

3.4. 

鼠标

3.5. 

CT控制盒

 

支持隔室控制扫描床运动、扫描曝光、室内外通讯

3.6. 

中/英文界面

3.7. 

患者注册和管理系统

3.8. 

扫描计划系统

3.9. 

图像采集和重建系统

3.10. 

PACS/HIS/RIS 连接系统

 

支持与医院PACS/HIS/RIS系统间患者信息,DICOM图像接收与传递

3.11. 

MPPS

3.12. 

造影剂自动跟踪技术

3.13. 

2D 图像浏览器

3.14. 

2D 图像操作工具包

 

智能图像操作工具包,包含图像平移,缩放,反色、翻转、测量
和标记等功能,兼容于2D图像浏览器和3D图像浏览器

3.15. 

3D 图像浏览器

3.16. 

3D 图像操作工具包

 

智能图像操作工具包,包含图像平移,缩放,翻转、测量和标记等
功能,兼容于2D图像浏览器和3D图像浏览器

3.17. 

图像打印和存储工具

 

 

4. 

低剂量技术

4.1. 

uDoseTM智能mA调节技术

4.2. 

KARL 3DTM迭代重建降噪算法

4.3. 

微剂量肺部体检方案

 

实现10mA微剂量肺部扫描,可用于超低剂量肺部体检筛查

 

 

5. 

电源分配机柜

 

具有分配功能的高压交流电电源,为扫描机架,扫描床,操作控制台等部件提供电源

 

 

6. 

附件

6.1. 

不间断电源(UPS)

 

在异常断电时,维持扫描控制台正常工作状态,有效地保护数据

6.2. 

操作控制台桌椅套件

 

操作桌椅套件1套

6.3. 

主机柜

6.4. 

综合架托(点滴架+托盘架+纸床单架,1套)

6.5. 

卷纸筒(1卷)

6.6. 

系统校正模体

6.7. 

外置光驱

6.8. 

系统操作手册(中文电子版)

6.9. 

技术说明书(中文电子版)

6.10. .

附件架

6.11. 

uECO节能模块

6.12. 

uCT520 系统线缆_配电盘端电源线

6.13. 

uCT520 系统线缆_设备端电源线

6.14. 

随机附件

 

 

7. 

临床软件

7.1. 

多平面重建 (MPR)

7.2. 

最大密度投影(MIP)

7.3. 

最小密度投影(MinIP)

7.4. 

曲面重建(CPR)

7.5. 

容积三维重建 (VR)

7.6. 

表面重建(SSD)

7.7. 

区域生长容积分析功能

7.8. 

模拟手术刀

7.9. 

图像减影功能

7.10. 

CT电影功能

7.11. 

特定结构的自动提取或者隐藏

7.12. 

CT血管造影(CTA)

7.13. 

血管测量软件

7.14. 

仿真内窥镜

 

 

8. 

图像优化方案

8.1. 

线束硬化伪影校正软件

8.2. 

后颅窝图像优化技术

8.3. 

条状伪影消除技术

8.4. 

螺旋扫描降噪技术

8.5. 

伪影校正技术

8.6. 

肺纹理增强技术

  Supernova 1.5T
 

"黄金分割比“磁体

采用“黄金分割比”磁体是舒适检查与高品质图像的完美平衡

液氦零消耗技术

降低用户正常维护成本

K-cares 检查空间

检查空间内设置有风扇及照明系统
 让患者在接受检查时舒适无忧

双侧智控操作面板

双侧控制面板,可帮助技师更加方便快捷的完成摆位

光能传输一体化检查床

专利的双柱驱动、四向浮动检查床,更加稳定可靠

不仅是电动检查床,而且是光纤传输一体化影像联通路,可有效提高信噪比

光能传输线圈接口

MR信号无损传输,与传统电缆传输方式相比,大幅提高信噪比,并使通道的无限拓展成为可能。

自主研发超强快速梯度系统

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实现超快速扫描

16通道+并行采集技术

全数字化射频系统和相控阵线圈,满足各部位高质量成像


  KP5000高频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
 


一、工作条件

1、环境要求:       

环境温度:10℃~40℃

相对湿度:30%~75%

大气压力:70~106kPa

2、电源要求:

电源电压:220V,50Hz

电源内阻:≤0.3Ω

电源容量:≥5.5kVA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急诊、普通外科、脊柱外科、骨科、创伤科、疼痛科、放射科、整形美容科、手术室等科室,作X射线检查诊断用,可进行体内取异物、腰椎手术、整骨、复位、打钉等诊视工作

三、油冷组合式高适应性球管

1、焦点大小:  小焦点0.3mm  大焦点0.6mm

2、阳极热容量:300KHU

3、管套热容量:900KHU  

 

三、高压发生器

★1、输出功率:5.5kW  (国内首家拥有5.5kW产品注册证单位)

 ★2、工作频率:100kHz (超高频设计,频率高达国内之最,确保高清画质同时,辐射远低于国标)

3、透视电流:0.3mA~4.0mA(步长0.1mA)

4、摄片电流:30mA~78mA

5、透视、摄片千伏:40kV~120kV(步长1kV/10kV)

6、摄片电流时间积:1mAs~160mAs

 

五、滤线栅

1、栅比:8:1

2、密度:40l/cm

3、焦距:90cm/100cm

4、采用进口高密纹滤线栅,高效过滤散射线

 

六、增强器

1、泰雷兹9”影像增强器

2、影像增强器接收屏,可装载一简易摄片架,进行规格为10”×12”尺寸的暗匣摄影

 

七、CCD摄像机

★1、影像分辨率≥2.2lp/mm

2、影像最大获取帧率:30fps

  3、A/D转换系数(灰度)≥14bit

  4、相机像素大小:100万(1K*1K)

★进口GEMSS高清百万像素超低照度摄像机,配置医用专用影像采集卡,速度更快(影像传输至显示器只需0.8s),同时大幅提高图像质量

 

八、监视器

  1、2套19寸液晶高清显示器

  2、双屏异显,采用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图像转移技术,两台监视器可以同时显示动静态两种不同图像。目前此项技术为我公司的专有技术

 

九、图像处理

    硬件部分

    1、GEMSS(专业工控机)

    2、航空专用品质双核2.9GHZ

    3、DDR四4GB  

4、硬盘:500G超大容量

 ★5、采用高端笔记本专用硬盘:抗震、防摔、读取稳定

 ★综合优势:专业工控机性能稳定,操作系统专业定制,具备数据恢复功能,误操作后,关闭重新启动系统后自动还原,无需担心数据丢失、电脑崩溃情况。5-10年有配件可替换。工控无风扇迷你机型,功耗小,无噪音,纯金属铝制外壳散热效果好有利于高温环境下工作

    软件部分

  ★1、拥有自主研发的影像处理系统,并提供原厂获取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2、实时采集、上下镜像、左右镜像、正负像转换、多幅存储、末帧冻结、实现数字图像360°无极旋转、实时图像锐化、窗宽、窗位、降噪、增益、旋转、增亮调节处理、影像备注、多画面显示、图像无极缩放、多方位视野自由转换等图像后处理功能

    3、超大内存,海量储存图像

    4、无级递归降噪

★5图像格式存储支持JPG、DCM、RAW、BMP

★6打印方式支持传统报告打印和DICOM胶片打印

★7图片信息显示支持病人信息、医院信息、操作人信息全部体现在图像周围

   8具备DICOM3.0协议,可满足与医院PACS/HIS系统连接

   9可接受其他具备DICOM协议的设备图像进行处理和浏览

★10可进行图像进行长度和角度测量并进行相关具体的注释标注

★11具备图像整体变焦功能(即无失真放大)、具备图像局部放大功能

★12根据设定的参数,可完全消除术中拖尾现象,对于高难度的新手术如经皮椎体成形术有很好的支持

★13具备病人在不同时间段都可储存至同一病例中

★14、具备全程录制影像功能,方便后期用于医学研究

★15、具备多个医生登录界面,优化机器操作性

 

十、C臂结构

1、C形臂机架(具备完善C臂平衡系统)

2、诊视空间:SID≥920mm; 开口≥720mm; 弧深:≥650mm;  

3、C形臂上下运动:≥400mm ;

4、C形臂水平运动:≥200mm;                    

5、C形臂摆角:±15°;

6、C形臂沿水平方向旋转:±360°;

7、C形臂沿圆弧轨道旋转:-30°~+90°

 

十一、束光器固定全包围式

 

十二、电机

1、顶杆升降电机,电动升降实现无噪音设计,而且升降不会出现晃动

2、C臂支架采用进口合金型材,保证长期使用不断裂

 

十三、主控制台

1、数字化高频主机,数字化接口,微电脑控制,防水薄膜开关,可进行自动检测,自动保护,确保机器不受损坏

2、大屏液晶,中文显示,良好的交互式界面,更便于医生读取信息

3、透视累计时间计时器即报警器,具备故障报警,一键还原

4、具备IBS功能,简化操作的同时辐射更低

5、模块化设计,大大提高产品性能,安全性

6、具有手动式两档手闸曝光、脚闸曝光、远程遥控曝光装置三种模式,室内外均可对仪器进行控制

 

十四、导向轮、主轮导向轮可以360°任意方向转动,主轮±90°,主机下方双轮设计,确保机器安全

<< < 1 2 3 4 5 6 7 8 > >> 共8页 80条信息 当前2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