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您当前的位置 > 产品展示 > 超声影像 > X线CT

  1000MC型高频数字摄影FPD-DR系统(双立柱式)
 

一、配置清单:

l 硬件标准配置

序号

部件名称

型号


数量

1

高压发生装置

GFS501-1


一套

2

数字探测器

WDF 4343RP


一套

3

X线管组件

E7843X


一套

4

限束器

XS1-4


一套

5

立式摄影架

LS-6


一套

6

摄影床

SC4-5


一套

7

工作站主机

品牌计算机


一套

8

显示器

24吋单色医学专用液晶显示器


一套

9

系统附件

9.1 单向对讲系统


一套

9.2 滤线栅JPI


两套

9.3 高压电缆 DL7512-1B


一套

9.4控制台F821.1


一套

 

l 软件标准配置WD-ACQUIRE / WD-REPORT)

序号

软件名称

数量

1

WD-Acquire图像采集操作软件


一套


二、技术规格:

系统标准配置

部件名称

系统说明

DR数字成像板

型号:WDF 4343RP

接收器类型:非晶硅整板非拼接

有效接收尺寸17"×17"

像素矩阵:3k×3k

像素大小:140um

A/D变换:14bit

分辨率:工作状态不低于3.6lp/mm

DQE:≥70%

MTF:≥58%

重量:5.5kg

成像时间:<5s

保存温度:-15℃~55,使用温度:10℃~35

数据传输:千兆以太网

控制指令传输:千兆以太网

校准模式:偏移量校准、增益校准、坏像素点校准、线噪声校准

可实现内触发同步控制,方便进行升级

高频高压发生装置

型号:GFS501-1

功率:50kW

摄影kV:40~150Kv,mA范围:25~630mA

曝光时间:1ms~6.3s,mAs:0.4mAs~630mAs

600种自动器官程序摄影(APR)

电源条件:380VAC三相

网络集成:发生器参数状态可与采集图像集成显示

故障自诊断功能

X线管组件

型号:E7843X

焦点设计:0.6mm/1.2mm

焦点功率:22/50kW

阳极热容量:150kHU

阳极靶角:12°

摄影床

型号:SC4-5

床面距地面高度不大于700mm。

床面移动行程:纵向移动 ≥1200mm,横向移动 200mm。

X射线源组件支柱移动行程≥1200mm(可达1500mm)

X射线管焦点距地垂直移动范围不小于810mm~1710mm(可达650~1720mm)

X射线管组件绕横臂转动范围不小于+120°~-120°。

X射线源组件支柱自转范围不小于+180°~-180°,且相隔 90°处均能定位。

滤线器纵向移动范围应不小于520 mm

床面板最大衰减当量< 1.2mmAl

床面在承受135kg质量后能正常工作

滤线栅

滤线栅栅比:≥8:1

滤线栅焦距: ≥100cm

限束器

型号:XS1-4

辐射野(SID=100cm):最大430mm×430mm最小0mm×0mm

操纵方式:手动

立式摄影架

型号:LS-6

探测器中心距地最低应不大于 450mm,摄影台的行程应不小于1300mm。

配备立式摄影架平板探测器与管球单向自动跟功能

图像采集工作站

硬件配置:

CPU:Intel 酷睿处理器 (双核, 3MB, 3.7GHz)

内存:4GB  硬盘:≥500GB  光驱:DVD刻录

系统接口:USB接口、标准RS232接口、100MB网络接口、DVI/VGA显示输出接口

显示器:24吋单色医学专用液晶显示器分辨率:1920×1200

操作系统:Win7

软件配置:WD-ACQUIRE

图像采集:采集条件设置,机械位置显示,APR设置

部位协议增强滤波器:根据人体各部位的不同生理结构、医生对各部位的不同诊断要求以及临床的不同需要,对身体各部位进行算法优化

图像处理:窗宽/窗位、自动窗宽/窗位、预置窗宽/窗位、正负像翻转、图像翻转、旋转、图像放大及漫游、图像插值边缘增强、恢复原始图像标注、文字/数字标注、图像标记、标尺线段测量、面积测量、电子剪切

图像打印:DICOM打印、纸打印、对显示的图像进行手动选择打印、单键选择标记图像打印、可选择不同打印设备、胶片格式及打印张数、打印队列控制,停止/启动预先的设置

用户个性化设定:显示格式及布局、默认值设置、工具栏设置

其他功能:用户可个性化设定显示格式及布局;病人图像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查询,并可自定义查询方式;具有病人预约功能;具有像素计量优化;诊断工作站图像处理软件界面为中文界面;支持无损压缩的高速传输;支持在线解压

 

  Supernova C5(0.35T)磁共振成像系统
 

设备名称: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0.35T永磁)

序号

技术参数名称

规格

磁体系统

1

磁体类型

永磁型

2

磁体材料

钕铁硼(NdFeB)

3

磁性材料标号

N50

4

磁场强度

0.35T

5

磁体造型/开放度

单柱C型开放式/开放度≥300°

6

磁场均匀度

≤20ppm(40x35cm DSV)

7

5高斯线范围

Y轴方向≤2.5m

X/Z轴方向≤2.7m

8

磁体恒温方式

自动恒温32℃

9

磁体重量

16.5Ton

10

磁体垂直间隙

400mm

11

匀场方式

主动+被动

12

自动匀场功能

具备

13

防涡流设计

具备

梯度系统

1

最高梯度场强

22mT/m

2

爬升时间

0.4ms

3

最大梯度切换率

55mT/m/ms

4

梯度放大器峰值电压

300V

5

梯度放大器峰值电流

250A

6

梯度控制方式

全数字化实时发射接收

7

一阶自动匀场功能

具备

8

梯度功放冷却方式

风冷

9

梯度线圈冷却方式

风冷

射频系统

1

系统类型

全数字化

2

射频峰值功率

6kw

3

发射线圈

正交平板发射线圈

4

通道数

4

5

接收线圈

全系列相控阵接收线圈

6

自动射频校准功能

具备

7

自动增益调节功能

具备

谱仪

1

类型

全数字化谱仪

2

射频通道数

4

计算机

1

操作系统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2

内存容量

4GB(DDR3)

3

硬盘容量

500GB

4

存储图像量

400万幅

5

光盘存储器

DVD刻录

6

重建速度

500幅/秒

7

显示器

19英寸医用液晶显示器

8

显示图像分辨率

1280×1024

9

DICOM 3.0接口及与PACS网络连接

具备

脉冲序列

1

自旋回波序列SE

具备

2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

具备

3

反转恢复回波序列IR

具备

4

快速反转恢复回波序列FIR

具备

5

2D梯度回波序列

具备

6

3D梯度回波序列

具备

7

快速梯度回波序列

具备

成像技术

1

血管成像(TOF-MRA)

具备

2

水成像(MRCP/MRM/MRU)

具备

3

多区域空间预饱和技术

具备

4

多区域薄层采集技术(MOTSA)

具备

5

动态预饱和技术

具备

6

水脂分离技术

具备

7

水抑制技术

具备

8

脂肪抑制技术

具备

9

部分采样技术

具备

10

过采样防卷褶技术

具备

11

相位可变FOV技术

具备

12

相位频率编码方向互换技术

具备

13

磁化传递对比技术

具备

14

多层多角度成像技术

具备

15

流动补偿技术

具备

16

呼吸门控

具备

扫描参数

1

最短TE

2ms

2

最短TR

8ms

3

最大回波链长度(ETL)

256

4

3D最小层厚

0.1mm

5

2D最小层厚

1mm

6

最小FOV

5mm

7

最大FOV

450mm

8

最大采集矩阵

1024×1024

9

重建速度

2 ms(256×256矩阵)

软件功能及后处理技术

1

扫描过程中可预置下一扫描

具备

2

多方位同时定位

具备

3

快速自动匀场功能

具备

4

快速增益调节功能

具备

5

快速自动频率校准功能

具备

6

最小TR自动计算功能

具备

7

窗宽窗位调整、降噪、图像增强、锐化等

具备

8

图像缩放、平移、翻转、旋转、裁剪、测量等

具备

9

图像连续播放功能

具备

10

最大密度投影MIP

具备

11

图像标注、ROI标注、测量

具备

12

网络传输标准:符合DICOM 3.0

具备

患者检查环境

1

检查床

 

1.1

二维方向运动,定向导轨设计

具备

1.2

移动范围

横向1600mm,纵向1200mm

1.3

激光定位装置(方便医生操作及增加定位准确性)

具备

1.4

最大承重

200kg

1.5

舒适的患者床垫

具备

2

通信系统

双向对讲系统,实时沟通

  “时空128CT”
 

  U臂式数字化医用X线摄影系统
 

  Supernova 1.5T 光纤超导磁共振
 

  RayNova DRs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
 

  双立柱型DR
 

双立柱型DR影像链优化设计:

高效运行、灵活安装、全向旋转、高清分辨、细节还原。

多项优势:

采用直接生长碘化铯(Csl)针对晶状体为闪烁体涂层,结合TFT直接耦合

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了整个影像链对X射线的灵敏度、转化效率和成像

的稳定性。

智能手自一体电控机架:

智能双向自动追踪,高精度一键到位,操作便捷、一次摆位、全身检查,

X线吸收率特殊材料床面兼顾承重及图像质量。

10寸高清液晶触控面板:

10英寸高清液晶触控面板,方便医生快速准确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远程操作:

隔室遥控机架运动、一键到位、控制曝光、减少医生往返频率,提高效率。

自主研发图像采集技术:

放射医学影像领域二十余年深厚技术底蕴基础、凝聚清华大学辐射成像技

术团队为核心的科研力量,现已拥有一整套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体

化放射影像软件平台。

设备功能:

17*17大幅成像尺寸

3K*3K像素矩阵

4.6LP/mm空间分辨率、0.35%密度分辨率

16-bit动态输出范围

清华软硬件技术,应用功能完备

具备自动曝光控制(AEC)、双能量减影(DES)等功能

 

  ScintCare16层螺旋CT
 

Scintcare CT 16技术参数及配置

机架系统

 

扫描架孔径:70cm

 

扫描架倾角:+/-30度

 

机架系统可遥控:由控制台遥控、手控

 

机架冷却方式:风冷

 

旋转驱动方式:皮钢带驱动

 

滑环类型:低压滑环

 

焦点到扫描野中心距离:558mm,短几何设计

 

固态探测器类型:超高速重稀土陶瓷探测器

 

探测器排列数:24排

 

每排探测器有效单元数:每排探测器在X轴方向探测器单元数量912个

 

每排探测器最薄物理层厚:0.6mm

 

探测器Z轴方向总宽度:19.2mm

 

数据采集系统通道数:21888

 

DAS动态范围:12400000:1

 

数据传输速率:1.25G bps

 

定位系统:三维激光

扫描参数

 

最快扫描时间0.5s/3600

 

每圈扫描层数:16层

 

最薄扫描层厚:0.6mm

 

大扫描层厚:9.6mm

 

可选择的断层扫描层厚:0.6 mm、1.2 mm、2.4 mm、4.8 mm、9.6 mm

 

可选择的螺旋扫描层厚:0.6 mm、1.0 mm、1.5mm、2.0mm、2.5mm、3.0mm、……、10 mm

 

扫描视野个数及尺寸:2个,25cm, 50cm

 

图像重建矩阵:512×512

 

图像重建速度:6幅/S,512×512矩阵

 

图像显示矩阵:512×512,1024×1024

 

单次连续螺旋扫描时间:100s

 

最大单次螺旋扫描范围:1700mm

 

定位像方向:正位,侧位

 

最长定位像长度:1700mm

 

螺旋扫描螺距可调范围:0.51.75

 

螺旋扫描模式下每圈最多扫描层数:16层

 

轴扫模式下每圈最多扫描层数:16层

 

16层扫描模式下最薄扫描层厚:0.6mm

 

16层扫描模式下最薄重建层厚:0.6mm

高压系统

 

球管阳极热容量:5.3MHu

 

球管阳极冷却率:815kHu/min

 

球管冷却方法:油冷

 

管电流:10420mA

 

最大管电压:140KV

 

最小管电压:80KV

 

球管小焦点:0.7*1.2mm

 

球管大焦点:1.2*1.2mm

 

球管质量保证:执行DUNLEE厂家标准

 

高压发生器功率:50KW

 

最大电流:420mA

 

最小电流:10mA

 

管电压的调节选择:4档80KV,100KV,120KV,140KV

扫描床

 

最大移动范围:1900mm

 

最大扫描范围:1700mm

 

床移动误差:+/-0.25mm

 

床垂直升降范围:560mm

 

扫描床最大载重量:205kg

 

扫描床控制脚踏开关

图像质量 20cm (8 Inch)CATPHAN体模检测

 

空间分辨率:21.8 lp/cm @MTF 0 

 

密度分辨率: 3mm@0.3%@30mGy

 

各向同性分辨率:0.6mm

 

噪声:0.35%(40mGy)

 

CT值范围:-1024--3072

主控制台计算机系统

 

内存:24G

 

硬盘:1TB

 

主频:2.93GHz

 

原始数据硬盘容量:500G

 

图像存储量幅数(512×512的不压缩图像):1,000,000

 

高分辨率液晶平面显示器,显示矩阵(M*M:1280×1024

 

显示器逐行扫描

 

网络接口DICOM 3.0

 

永久贮存刻录方式:DVD

 

刻录图像双向传输

 

激光相机DICOM3.0接口

 

DICOM3.0所有传出及传入接口功能

 

自动照相技术

 

自动语音系统及双向语音传输

 

同步并行图像处理功能

 

主控制台可以独立完成SSDMPRMIPCTA三维容积重建等三维后处理功能

 

并行重建功能:并行处理多种模式的图像的重建与重组,可以在一个扫描方案中预置和完成不同算法的重建任务

独立工作站(硬件及软件)

 

CPU:3.6GHz

 

内存:16G

 

硬盘:400G

 

显示器(LCD):1920×1280

 

图像从主机到工作站的传输速度:6/S

 

图像光盘存储

 

工作站具有联网功能,与主机之间图像双向传输

 

工作站是否可以处理多种DICOM影像设备

 

具有所有DICOM3.0

 

工作站三维图像后处理功能

 

可与其它影像设备连接,与其他影像设备实现双向连接、传输

主要应用软件

 

线束硬化伪影校正软件

头部可用射线束硬化校正技术,减弱骨与软组织过渡部位的伪影,此技术对于骨盆的扫描也同样适用

 

后颅窝图像优化技术

采用丰富的重建滤波函数。不同检查部位使用不同的重建方式以获得高品质的图像

 

伪影消除软件:

对于胸腹部,采用高级运动伪影抑制技术,可以减少因患者自主或非自主运动而造成的伪影。肩关节和髋关节等用条状伪影抑制技术,以减少这些区域的伪影

 

imA自动剂量控制功能(WIP):

可以根据人体不同部位对X射线吸收程度的不同自动调节高压发生器输出的mA量,达到mA量与人体部位的最佳匹配,不仅可以使不同部位的图像均匀一致,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总扫描剂量

 

Auto bolus tracking(WIP

可以通过对注射造影剂后感兴趣区(ROI) 的CT値的变化进行监测,在超过阈值时自动开始正式扫描。

 

三维重建软件:

三维重建技术能直观地看到人体解剖组织结构或病变部位的形态和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可以测量具体的空间位置,是分析二维图像的有益补充

 

体重建(VR):

体重建(VR)是指在原始数据场中,利用有关算法选取不同物质间的边界部分,并由其反映整个数据场的全局状况,继而重建三维图像。利用VR技术,可通过对人体的头部、胸部等多种组织、器官的大量计算进行重建

 

表面重建(SSD):

表面重建是指在原始数据场中,利用有关算法选取不同物质间的边界部分,并由其反映整个数据场的表面状况,继而重建三维图像。利用SSD技术,可通过计算,对人体的头部、胸部等多种组织、器官的表面形态进行重建

 

MPR、MPVR:

应用特定算法,对原始数据重新分割、重建和显示以获取所需信息

 

曲面重建(CPR):

在当前操作平面上定义一条曲线,使所有垂直于当前操作平面的平面上的点的投影经过这条曲线,投影过曲线的所有点的集合就是重建的曲面。可以选择轴断面、冠状面、矢状面作为当前操作平面,在其中任意一个平面上均可定义曲线,进行曲面重建操作

 

最大及最小密度投影(MIP, MinP):

是指在原始数据场中,利用有关算法选取最大/最小密度投影点,重建三维图像。利用密度投影技术,可迅速提取骨等高密度组织的图像信息

 

三维容积测量评估功能

利用三维容积数据,快速测量选定组织或器官的尺寸和体积,并通过对内部结构的密度差异评估选定组织或器官的组成结构

 

CTA:

利用增强CT的三维容积数据,根据成像模板,选择所需要成像的类型和方式,快速生成三维血管图像,使血管的观察、测量更方便,更全面

 

一键式容积重建:

利用CT三维容积数据,根据成像部位和希望的观察方式,选择所需要的成像模板,只需一键工作站即可自动按照客户所需模板方式生成容积图像,操作简便,图像生成迅速

 

容积透明重建功能:

可以选择容积透明重建的模板,也可以通过将处理好的CT三维容积图像根据密度差异及需求进行透明化处理,有利于器官或病变与周围的毗邻关系,可以多角度、更清晰、更细致的观察病变

 

智能一键式去骨功能:

内置了人体不同部位的骨骼数据库,在CT完成采集后,选择相应部位的去骨模板,就可以自动的完成骨骼的去除,极大提高了图像处理的工作效率

 

特定结构的自动提取或者隐藏:

如骨骼、血管等特定结构

 

仿真内窥镜(选件):

仿真内窥(VIRTUAL ENDOSCOPY)是把原始图像经过三维重建后对设定的密度值对应的组织或器官进行三维显示和腔内观察,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内窥镜的效果和目的。该方法不仅能从狭窄和阻塞部位的近端、远端观察病灶,并且能重现纤维内镜观察不到或无法到达的结构,如血管、气管内腔等,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CT肺结节分析(选件)

手动或自动提取肺结节,并对肺结节的尺寸、体积、密度进行测量

 

CT结肠分析(选件)

结肠节段提取、虚拟双对比显影、结肠三维全景、结肠平展、虚拟结肠镜和标记病变

 

CT减影(选件)

将增强图像与平扫图像“相减”,可以提取增强部分(如血管等)的图像,达到对增强部分精准观察的目的

 

CT灌注分析(选件)

CT灌注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分析脑组织、肝脏以及体肿瘤的血流灌注状况

 

齿科三维(选件)

可对牙齿进行曲面全景重建和三维重建,并可对牙齿进行测量分析

 

儿童成像软件:

根据儿童扫描部位的不同,制定了专门的扫描方式,尽量避开敏感部位,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儿童的辐射损害

 

工作站与其他影像设备(DSA、MR、X-ray等)联网的功能

网络

 

DICOM功能具备包括DICOM PRINT,DICOM STORE,DIOCM QUERY,DICOM RETRIVE, WORKLIST 及PPS

 

与现有的HIS、RIS设备的连接

 

原始数据能传输到现有工作站上进行处理

环境以及场地要求等

 

室内温度:18°- 26°

 

湿度:30%—70%

 

电源电压:380 VAC

十一

其它

 

软件免费升级

 

维修响应时间:1小时

 

提供保修免费电话

 

提供现场培训

 

提供操作手册

  日立全方位32排CT
 

产品特点:

 

1)紧凑的结构设计,设计精巧

  实现大孔径的同时保持各部位各部件的标准尺寸,维持标准几何设计。

工艺精细。机架开口径为750mm

高性能的硬件配置为优质的图像质量提供保证。

广视野而紧凑的外形设计:

日立采用了最先进的驱动技术,极大的提高了信号的传输效率,确保进行快速的扫描。机架采用标准几何设计,射线扇形角小。机架上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三个方向定位灯,确保定位的快速准确。

采用呵护患者的先进设计,机架开口径达 750mm。充分考虑到受检者的感受,对于双臂上举困难的患者也能轻松的完成检查。

整机集成为三个部分。所占空间小。设备的稳定性有所提高。

特殊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可直接进入扫描程序。缩短影像检查的时间,最快速的进入治疗阶段,提高了患者的预后。扫描条件设置等各个方面考虑受检者的感受,体现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

探测器是高质量图像和低剂量采集的基础。日立在整体的影像链环节进行了改进确保高清晰的图像。

实现了图像的各向同性,任意方向的MPR图像具有相同的图像质量。

可灵活选择层厚的32排探测器,物理探测器个数:24064个,每次扫描得到16层图像。

 

2)应用Intelli IP(Advanced进行高质量的迭代重建

Intelli IP(Advanced是日立针对低剂量图像重建算法中的创新,其有效性在以往的用户中得到了证明。

低剂量方案同时对应高质量图像:

Supria具备Intelli IP(Advanced)Intelli EC。 Intelli IP与以往传统减少辐射图像滤波不同,采用逐次近似法减少低剂量扫描产生的图像噪声。Intelli EC通过每个部位固定的图像噪声和对比度来控制适量的剂量。首次在CT中实现基于组织对比的剂量最佳化。配合各种软件的算法提升图像的质量。

 

3)高效的高压系统以及高性能球管确保低运行成本。

产品配置技术说明:

Scanner Gantry

广视野扫描架

日立采用了最先进的驱动技术,极大的提高了信号的传输效率,确保进行快速的扫描。机架采用标准几何设计,射线扇形角小。机架上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三个方向定位灯,确保定位的快速准确。

采用呵护患者的先进设计,机架开口径达 750mm。

 

Demo Breath

呼吸控制

在不曝光的条件下,可对患者进行屏气训练。不仅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而且极大减少因呼吸位移导致重新扫描的情况。

 

Scan START/STOP button

扫描终止开关

在扫描前,可以在患者身边确认造影剂注射的状态,如果造影剂有泄漏等情况发生,可以立即按“Stop”按钮停止扫描。

 

Patient Protect switch

患者保护接触式开关

移动床面或者调整机架角度过大时,如可能产生对患者的伤害,此时系统会自动停止工作。

 

Auto Voice,Multilingual Auto Voice

自动语音播放,支持多语言

在扫描前、扫描中、扫描后自动播放已录制好的语音。支持多种语言格式,包括汉语、英语、日语、朝语和意大利语等,同时支持各地方言的录制。

 

Patient Table

检查床采用液压升降。

检查床面可降至距地面很近的距离,方便患者检查过程中上下检查床或从担架的移动。

检查床在紧急情况下可手动拖出。

检查床升降范围:450mm-1000mm;承重:180Kg

 

Central Operation Console

主控操作台

包括了图像处理单元、24英寸高分辨率1920×1200彩色液晶监视器、键盘、鼠标和对讲装置。通过直观操作,可控制包括开机/关机、患者扫描及图像显示的全过程。

扫描范围: 全身包括头部。

扫描方式: 360度,旋转/旋转。

扫描时间: 0.8秒,1.0秒,1.5秒,2秒(可选)

扫描层厚: 0.625毫米-10毫米

 

Patients Registration

患者预约

Supira具备了省时高效的常规检查和逻辑的预约功能。提供被检查者任意时间任意部位的预约检查。提前了解患者的相关信息,节省检查时间,能高效利用医疗服务资源。

 

Quick Entry modi

急诊扫描

 特殊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可直接进入扫描程序。缩短影像检查的时间,最快速的进入治疗阶段,提高了患者的预后。

 

Positioning Scan

定位扫描

可根据检查部位进行正位(PA)或是侧位(LAT)的定位,也可选择双定位像。显示扫描部位的全景,确认扫描计划。

 

Normal Scan

常规扫描

首先是预制扫描计划,显示计划名称,确认各项扫描参数。之后可以根据检查的需要进行手动逐层扫描或是一次性完成各层的扫描。

 

Dynamic Scan

动态扫描

动态扫描的扫描参数、重建条件、扫描层数、间隔时间和扫描床的移动可以预先设定,确认后扫描自动进行,其过程快速、流畅。增强扫描所得到的图像能清晰的显示不同时相的变化,为诊断提供有力的支持。

 

Volume Scan

容积扫描

容积扫描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有效的检查,通过一次扫描,即可得到沿患者身体纵轴的原始数据。强大的数据信息提供了重建出清晰的3D图像及进行多平面图像重建的基础。

 

Intercom box

内置对讲装置

对受检者的状态进行监控同时可进行双向交流。

 

External storage(DVD-R/CD-R)

外置存贮装置

用户可选择进行9.4G DVD存储,图像和数据会以自动存储方式将重建好的图像进行存储。允许普通PC使用光盘驱动器对图像进行浏览和简单操作。方便医生进行图像诊断,演示,交流和教学。

 

X-Ray Unit

X射线系统

高频X线高压发生器采用先进的低压技术,其高频逆变系统为管球提供巨大的能量并保证了极好的稳定性。

灵活的mA选择,极大地适应了各部位扫描的需要。真正实现了低剂量扫描,Supria最低检查毫安量为10mA。配合可随时调节的KV和扫描时间,降低球管消耗和受检者的辐射量,节省运行成本。

 

2.0MHU Tube

2.0MHU球管

Supria2.0MHU球管磨损率低且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特殊的材质和设计在降低球管消耗的同时,也大大的节约了医院的使用成本。

 

Detector

探测器

探测器是高质量图像和低剂量采集的基础。日立在整体的影像链环节进行了改进确保高清晰的图像。

实现了图像的各向同性,任意方向的MPR图像具有相同的图像质量。

可灵活选择层厚的32排探测器,物理探测器个数:24064个,每次扫描得到16层图像。

 

Image Processing Unit

图像处理单元

多处理器,实现数据直通。系统允许同步进行高级的、复杂计算的图形处理。磁盘单元:标准配备310G硬盘,可存储至少200,000幅图像和超过6000幅原始数据。图像可按预设置的窗宽窗位自动显示,可根据临床医生的检查习惯进行预设。可选择滤过函数对图像进行处理。

 

Real-time Display

实时图像重建

应用日立独有的高速数据处理系统,真正实现多功能并行处理。无需外置工作站即可完成全部多层CT的扫描、图像读取。设计构思包含了系统的可延伸性及高速数据处理能力。图像重建、3D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向光磁盘传输数据等任务,都在扫描的同时完成。

重建速度快,实时显示层面的变化。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扫描野、增强扫描时间的选择及患者的摆位,从而提高了被检查者的流量及达到最佳的造影效果。

重建滤波函数:超过250种

    可同时处理至少4组数据。

对每一次扫描所得到的数据,可预设4组不同的种窗宽、窗位自动显示和照相。(例如:肺部检查同时显示骨窗、纵隔窗)

图像显示处理:多格显示;放大(实时);图像旋转;左右对调;修正;注释;减/加;边缘增强/平滑;多层图像累加

电影显示:可动态的观察胸部或是运动成像。

图像分析处理:距离和角度测量;CT值测量;设定ROI;CT值显示;范围显示;容积测量

三维显示:可显示任意剖面的图像,各种方式成像的三维图像包括容积三维、表面三维、最大最小值三维,透明法三维等。

可对任何后处理结果自动照相,其图像预览可在打印前进行图像管理和窗宽窗位调整和照相页面的安排。

 

DICOM 3.0

DICOM 3.0

Supria提供完整的DICOM 3.0协议,包括传输/接收,查询/检索,打印,存档,支持IHE要求。

 

DICOM MWM

DICOM Work list工作流管理

 

Image filtering and Removal of artifacts techniques

滤波及去除伪影技术

IncreasedSNR (Signal-to-Noise)

去除伪影技术提高了信噪比,极大的改善了图象质量。

日立CT采用丰富的重建滤波函数。不同检查部位使用不同的重建方式:腹部、头、骨骼、肺以及高分辨重建方式等。在已设定的扫描程序会自带这组图像的优化软件,以确保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Intelligent software

智能软件

Intelli EC

智能毫安技术:根据受检者体位、层面的不同在X,Y,Z三个方向上调节曝光量,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同时达到降低辐射量的效果。

 

Adaptive filter

智能滤波技术:根据相近的CT值确定权重函数,将有效信息尽量保留,滤过低剂量扫描图像的噪声。

 

Predict Scan

智能造影剂跟踪 :进行增强扫描时,在选定层面低剂量实时监控CT值,达到设定的阈值后, 螺旋扫描自行启动。这一技术避免了病人血流速度的影响,取得峰值时间最好的增强效果。

 

Standard Application Package

标准临床应用软件包

MPR:

多平面及曲面重建:是使用CT横轴图像的数据显示非横轴二维图像的方法。产生冠状、矢状、斜面或曲面的图像。

 

3-D Processing package:

三维成像软件包:

表面三维:提供快速的三维影像,可清晰显示解剖结构。其优点是能在三维图像上进行测量。

最大密度投影: 用于显示增强后的血管、骨骼等高密度器官、组织的结构及其病变,特别适合于血管钙化斑块的显示。

最小密度投影: 用于显示气管、支气管、结肠等空腔脏器的病变,可用于中央气道的成像及提示肺内不全梗阻。

 

Hitachi’s unique 3D applications

日立独有的三维应用程序;三维像素穿透法

日立研制成功的“三维画素穿透法”可将原来不能同时显示的不同CT值组织(例如软组织和组织中的血管,血管造影像中的血管和钙化部位,金属,介入手术后的血管和流置架等)也以灰阶度的差异同时显示出来。从而能开拓CT三维诊断的新领域。

 

CT Angiography CTA

CT血管造影

将增强扫描所得的数据进行重建,图像能够清楚地显示颅底动脉环和大脑前、中、后动脉及部分细小分支。放大的图像无失真。用于显示和诊断血管性疾病。可针对动脉瘤,血管狭窄或血管畸形的患者进行检查。

 

Great vessels imaging

大血管成像

通过快速、薄层、大面积扫描成像,对大血管能够非常清楚的显示和评价,对于大血管的病变、走行异常都能非常清楚的显示,无创的检查方法也使受检者更容易耐受检查。

 

Inner ear imaging

内耳成像

五官科等的疾病诊断借助于薄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用亚毫米层厚采集对于细小结构进行显示。

 

Lung examination software

肺部软件

体查时可以用低剂量(最低10mA)进行筛查,常规检查推荐采用高分辨率重建,对于肺间质性病变和微小结节病变的定性诊断将带来极大的便利,图像可进行随访和倍增分析(选购件)。

 

CEV

仿真内窥镜软件

薄层的容积数据可重建出内镜效果的图像。根据需要显示空腔结构的全程,配合横断位和曲面图像为诊断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对微小病变的评估能力较强,是开展大规模的结直肠癌普查的理想方案。并且能对结肠的整体情况,截面情况进行很好的显示,对于小结节能进行提示。

 

Multi-phase liver imaging

肝脏的多期成像

腹部器官如肝、胆、胰腺等的双期或三期扫描更准确,对小病灶的密度测量也更加精确。同时还能通过三维重建等有效地进行病变和相关血管的重建,为定位、定性诊断提供帮助,为临床制定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Pediatricspecial software package

儿童专用软件包

提供了专门的扫描协议用于儿科成像,参数在扫描剂量、检查部位各方面都做了精细的设计。同时对图像进行优化。针对难以配合检查的受检者进行了对应的快速的扫描设计。

 

Standard accessories

附件包

 

Head rest with Armrest for standard, coronal

带扶手的头托(标准的、冠状位的)

 

Patient fixing belt

病人绑带

 

Patient mat

床垫

 

Instruction manual

操作手册

 

  KP5000系列7.2KW高频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
 

产品介绍

一、工作条件

    1. 环境条件       

            a.环境温度:10℃~40℃

b.相对湿度:30%~75%

c.大气压力:70~106kPa

    2. 电源条件

                  a.电源电压为单相交流220V,50Hz

              b.电源内阻不大于0.3Ω

              c.电源容量不小于7.2kVA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急诊、普通外科、脊柱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妇科、创伤科、疼痛科、整形美容科、手术室等科室,可进行、整骨、复位、打钉、体内取异物、颈椎、腰椎正侧位,周边介入等诊视工作

三、球管

1、小焦点0.3mm          大焦点0.6mm

2、管套热容量约1000KHU  最大阳极热容量300KHU

四、高压发生器

1★组合机头输出功率:7.2KW(国内唯一拥有7.2KW注册证单位)大功率设计,适用范围更广,图像更清晰,辐射更低,更适合肥胖病人的使用需求

    2★工作频率:超高频100KHz   超高频设计,射线品质更好,图像更清晰,辐射更低

    3、透视电流:0.4mA~4.0mA(步长0.1mA);

4、摄片电流:30mA~80mA

    5、透视、摄片千伏:40KV~120KV(步长1/10kV);

6、摄片电流时间积:1mAs~160mAs

五、滤线栅:进口高密纹滤线栅,高效过滤散射线 

 

 

 

 

 

六、增强器

    1、泰雷兹9”影像增强器,可选配东芝9”影像增强器 

2、影像增强器接收屏,可装载一简易摄片架,进行规格为10×12”尺寸的暗匣摄影。

七、CCD摄像机:进口高清百万像素超低照度摄像机

八、监视器

    1、2套19寸医用液晶高清显示器

2、双屏异显,采用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图像转移技术,两台监视器可以同时显示动静态两种不同图像.目前此项技术为我公司的专有技术。

九、图像处理

1、实时采集、上下镜像、左右镜像、正负像转换、多幅存贮、末帧冻结、实现数字图像360°无极旋转、实时图像锐化、窗宽、窗位、降噪、增益、旋转、增亮调节处理、多画面显示;图像无极缩放、多方位视野自由转换等图像后处理功能

  2、海量储存图像

3、无级递归降噪

十、C臂结构

    1、C形臂机架(具有完善C臂平衡系统)

    2、诊视空间:SID≥920mm; 开口≥720mm;弧深:≥650mm;  

3、上下运动:0~410mm; (电动)电动升降轻松,稳定

4、水平运动:0~210mm; (手动)                     

4、摆角:±15°;(手动)

5、★沿水平方向旋转:±360°;(手动)

    6、沿圆弧轨道旋转:-30°~+90°(手动)手动调节更方便、精确

十一、X光限束器:固定全包围式;可选配可变视野多叶电控跟踪束光器,多叶可变视野+双叶(横向,纵向)可变束光器可以限制X射线散射线和照射范围,极大地保护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十二、电机

    1、顶杆升降电机,电动升降实现无噪音设计,而且升降不会出现晃动。

    2、C臂支架采用进口合金型材,保证长期使用不断裂。

十三、主控制台

 

 

 

 

 

1、数字化高频主机,数字化接口,微电脑控制,薄膜开关(防水),可进行自动检测,自动校验,自动训管,自动保护,确保机器不受损坏

2、中文故障提示

3、透视累计时间计时器即报警器

4、★报警故障,一键还原

5、模块化设计,大大提高产品性能,安全性

6、★具有手动式两档手闸曝光、脚闸曝光、远程遥控曝光装置三种模式,室内外均可对仪器进行控制

十四、导向轮、主轮:导向轮可以360°任意方向转动,主轮±90°,主机下方双轮设计,确保机器安全

十五、其他优势

  ★1、上市公司,品牌注册资金规模不低于1亿元

  ★2、上市公司,全国各地设立不低于20个办事处

  ★3、本系列产品在当地的装机量至少10家

  ★4、拥有本系列的产品不少于5种

<< < 1 2 3 4 5 6 7 8 > >> 共8页 80条信息 当前3页 转到: